肌組織(muscle tissue)主要由肌細胞構成,肌細胞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和神經。肌細胞細長呈纖維狀,又稱肌纖維(muscle fiber)。肌細胞的細胞膜稱肌膜(sarcolemma),細胞質稱肌漿(sarcoplasm),肌漿內的滑麵內質網稱肌漿網(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漿中含有大量與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的肌絲(myolilament),它們是肌纖維舒縮的主要結構基礎。
肌組織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類。骨骼肌、心肌是橫紋肌(striated muscle)。骨骼肌受軀體神經支配,為隨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經支配,為不隨意肌。
一、骨骼肌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一般借肌腱附於骨骼上。致密結締組織包裹在整塊肌肉外麵形成肌外膜(epimysium)。肌外膜的結締組織伸入肌肉內,分隔包裹形成肌束,包裹肌束的結締組織膜稱肌束膜(perimysium),分布在每條肌纖維外麵的結締組織膜稱肌內膜(endomysium)。
(一)骨骼肌纖維的光鏡結構
骨骼肌纖維呈細長的圓柱形,直徑為10~100μm,長1~40mm,肌膜外麵有基膜貼附。骨骼肌纖維是多核細胞,一條肌纖維內含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細胞核,位於肌膜下方。核呈扁橢圓形,染色較淺。
骨骼肌纖維在肌漿中有沿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myofibril)。每條肌原纖維上都有明暗相間的帶,且各條肌原纖維的明暗帶都準確地重疊排列在同一平麵上,因而構成了骨骼肌纖維明暗相間的結構即周期性橫紋。明帶(light band)又稱I帶;暗帶(dark band)又稱A帶。暗帶中央有一條淺色窄帶,稱H帶,H帶中央有一條橫行的M線。明帶中央有一條深色的Z線。相鄰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sarcomere)。每個肌節由1/2I帶+A帶+1/2I帶組成。肌節是肌原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骨骼肌纖維收縮和舒張的結構基礎。
1.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由粗、細兩種肌絲構成,沿肌原纖維的長軸排列。粗肌絲(thick filament)位於肌節中部,暗帶中央,固定於M線。細肌絲(thin filament)位於肌節的兩側,一端附著於Z線,另一端伸至粗肌絲之間,並與之平行走行,其末端遊離,止於H帶的外側。I帶僅由細肌絲構成,H帶僅有粗肌絲,H帶兩側的A帶既有粗肌絲,又有細肌絲。
2.橫小管(transverse tubule)又稱T小管,其走向與肌纖維長軸垂直,它是肌膜向肌漿內凹陷形成的管狀結構。同一平麵上的橫小管分支吻合並環繞每條肌原纖維。橫小管可將興奮由肌膜傳導至每個肌節。
3.肌漿網(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漿網縱行並包繞每條肌原纖維,又稱縱小管。位於橫小管兩側的肌漿網擴大呈扁囊狀,稱為終池(terminal cisternae)。每條橫小管與其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triad),在此部位將興奮從肌膜傳到肌漿網膜。肌漿網的膜上有鈣泵蛋白,是一種ATP酶,有貯存Ca2+和調節肌漿中Ca2+濃度的作用。
二、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