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明禮與誠信(3)(2 / 3)

當時,史官職位通常是父子相傳,兄弟相繼的。太史伯的二弟仲、三弟叔繼任後和哥哥一樣,秉公直書,也先後被崔杼所殺。

四弟季接任後,還是在簡冊上直書其事。崔杼派人把他抓來,怒氣衝衝地說:“你的三個哥哥都被我殺了,隻要你改動史簡,我就可以不殺你。”太史季理直氣壯地回答:“據事直書是我們當史官的職責,與其失職而生,不如盡職而死。各國史官也會如實記錄,這件事是掩蓋不了的。”崔杼知道無法強迫太史季偽造曆史,隻得放了他。這時,齊國南史氏以為太史一家兄弟均已殉職,也冒死拿著寫好的“崔杼弑其君”的竹簡趕來,當聽到太史季未被殺並已寫下了這段曆史後,才返回家。

五位良史不畏權勢,不怕犧牲,誠於史實,信守職責的事跡,為世人稱頌。

二十八、不貪友財

清代,江蘇吳縣有位正派誠實的人,叫蔡勉、他為人忠厚,好義守信。一次,有位朋友在他家寄存了千金,因為信任他,也沒有留下任何字據。誰知,一個月後,這位朋友死了,蔡勉便把朋友的兒子叫到他家來,心情沉重地說:“這是你父親生前寄放的千金,現歸還於你,你把它拿回去吧。”友人的兒子非常驚訝,竟不相信有這回事,堅決不肯接受,並說:“唏!沒有這個事,哪有寄放了千金而沒有字據呢?況且我父親也從來沒有向我說過這件事。”蔡勉平靜地說:“字據存在我的心中,而不在紙上,你父親了解我,所以未向你講。”說罷,堅決把金子還給了朋友的兒子。

二十九、三顧茅廬

三國時代的劉備(161-223),一心想請諸葛亮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一天,他準備了馬,領著關、張二弟,帶著禮物,一路前往臥龍崗,拜訪諸葛先生。誰知進得崗上,訪到草屋,得知先生不在,又不知何日可歸,隻得怏怏地返回。過了幾天,北風怒號,雪花飄飄,劉備卻備馬前往隆中,關張二弟勸改日再去,劉備說:“二弟不知,這樣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前去拜訪,正好表示我們的誠意。”這樣,他們又上馬前去,結果又沒有見到諸葛。

劉備心想,好不湊巧,就備紙留言。

又過了六七天,劉備一心想見諸葛孔明。他決定自己一人前去,可張關二弟還是一同陪他前往。到了諸葛先生的莊上,劉備吩咐關、張二人,在門外等著。自己徐步進去,見諸葛先生仰臥於草堂幾席之上。劉備就恭立階下,等了一些時光,諸葛先生方醒。這時,諸葛先生馬上起身,到門外院子迎接劉備進入客堂。

劉備不待坐定,就下拜向先生求教。諸葛亮看到劉備如此誠心,非常感動,就答應為劉備奔走效勞,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三十、追回賣掉的烈馬

宋代的諫議大夫陳省華(939-1006)有三個兒子,都當了大官,其中二兒子陳堯谘當了翰林學士。一天清晨,陳省華在庭院散步,他路過馬廄時,忽然發現那匹烈馬不見了。急忙追問喂馬仆人道:“咱家的那匹馬呢?”“翰林學士賣給一個生意人了。”

陳省華聽後,大聲地說:“太不像話!”說完,就急步向屋裏走去。找到當翰林學士的二兒子陳堯谘,說:“誰叫你把馬賣了?

你是翰林學士,咱們家人多,能訓馬的也有,可都製服不了這匹烈馬,一般生意人買回去後,誰能服侍得起呢?你把馬賣給人家,豈不是移禍於人嗎?做人要心正,心不正算什麼人呢?快去把馬拉回來。”

陳堯谘聽完父親的訓斥,連連說:“您老人家責備得對,我馬上去辦!”他按照父親的要求,派人找到那個生意人,說明原委,退了錢,把馬取回來了。那個生意人買了馬後,不能駕馭,正在發愁,見賣主竟主動地退錢,非常感動,說:“我真是碰到好人了,要不然這次賠本賠得我都回不了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