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安德斯·通斯特羅姆被瑞典乒乓球隊聘為主教練。由於通斯特羅姆平時對運動員指導有方,又加上其戰略戰術比較高明,所以瑞典乒乓球隊連年凱歌高奏。在1991年的世乒賽上,他率領的瑞典男隊贏得了所有項目的冠軍。在1992年夏季奧運會上,他們又奪得男子單打金牌,這塊金牌也是瑞典在這屆奧運會上獲得的惟一一枚金牌。
然而,正當瑞典國民向通斯特羅姆投以更熱切期望的時候,他卻突然宣布將於1993年5月世乒賽結束後辭職。通斯特羅姆的業績如此輝煌,瑞典乒乓球聯合會已向他表示“非常願意”延長其雇用合同,那麼他為什麼要在春風得意時突然提出辭職呢?許多人對此感到迷惑。
其實,正是通斯特羅姆連年的成功促使他做出了辭職的決定,通斯特羅姆說,自他擔任主教練以來,瑞典乒乓球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但是“現在我也感到已很難激發我自己和運動員去爭取新的引人注目的勝利。瑞典乒乓球隊需要更新,需要一個新人來領導。”
在這裏,主教練通斯特羅姆用的正是“走為上”的計策。在體育賽場上,沒有永遠不敗的常勝將軍。通斯特羅姆在感到很難再去“爭取新的引人注目的勝利”之際,果斷地退下來,無疑是明智之舉。這樣,既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聲望,又使瑞典隊得以更新。如果等到瑞典隊大敗而歸時再退下來,通斯特羅姆恐怕隻能捧回一束殘花。
【活學活用】人生一世,進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況下,退更為必要。如果在形勢不利於己的情況下,就沒必要死鑽牛角尖,一條巷子走到黑。此時如果轉身回來,或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已到達到了某件事的頂峰,不可能再上一層樓了,此時何不“惜取身後名”呢為人處世當存一份豁達胸懷,適時適地地離去有助於人生的開拓進取,這正應了中國一句老話“見好就收”,可見“走”在處世中也是一條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