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凋不殘,鬆柏青青,其聚則有,其散則零”此四句青雲訣微言大義,正是青雲要義的形象描繪。世間名為青雲者眾多,儒門青雲之誌也是典型,所傳頗廣,世俗中,這青雲之誌與青雲真意兩者立意高下或許難分伯仲,但修真問道之後,飄逸厚重的青雲真意崢嶸盡顯,都說青雲門獨以青雲劍名天下,殊不知青雲決功大無言。
“名為青雲決,本是真神物,萬年得輕傳,世人以等閑。”
劉驥再次有感而發,青雲決不正是真真正正的神物自晦麼!?
……
忽然。
一點靈犀由天外直落識海。
福至心靈。
前身如何,已經不得而知,隻能猜測。單隻此刻,劉驥魂屬前世,曾於翱翔時折翅,在苦難中崛起,多少次輾轉難眠,造就了他的不傲、不屈、不甘、堅韌、爭氣之心;終日與網絡相伴,日日夜夜為信息所轟炸,全球掌故一一在心,虛實相惑,耳目難清,卻不曾迷惑沉淪其中的持定,給予了他冷看虛實、靜極生慧、盡觀世事之性。
於不傲、不屈、不甘、堅韌、爭氣之中,冷看虛實、靜定生慧、盡觀世事的心性,不正好就是青雲決中的各種要義的具現麼?
劉驥被自己這個認知嚇到了。
頓悟!
青雲決中內函的青雲真意居然就這麼被自己領悟出來了——
虛實隨意,青藍在心,青雲平步,俯視大千。
饒是劉驥早就知道青雲決不同尋常,本就經曆過凝聚神靈而自成引氣的神奇,但不管他閱曆再豐富,再看淡世情,也不由對識海中的異變目瞪口呆,老天!我可真的隻是在運轉青雲決,還有感慨青雲決兩首“詩”,其他可什麼都沒幹。
修真本是逆天而行,得長生久視是最高目標,但對修真者來說,修真具體還分修為、境界。
修為,便是指真氣和日後的真元玉液的積累,而境界卻是指心景視界,道門修真十二境也是來自於此,以此為分。
人體如雞子,自成一體,故有體內小千世界一說,蛋殼為肉身,蛋白為氣,而蛋黃則是神魂識海。
先天神意融入精胎,始自成人,先天神意,於普通人而言,便是精神,就是三魂七魄,居於識海紫府,虛無混沌,若得修真而化先天神靈,便可化生無盡玄妙。
心景視界便是心境,乃是剛誕生的先天神靈對外部天地的認知、領悟、演化,此正所謂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心外無物;向心而求等,就是這個道理。
青雲決可修青雲真氣,可凝青雲劍意,可助悟青雲真意,可一法洗練三寶,雖然隻是一部築基道法,卻無疑是一部上乘道法。
上乘道法修煉,最重心境。
上乘道法自有真意,而修真者自有心境,在修真者心境中沒有領悟道法真意時,便隻能提升對應真氣修為以護持自身性命。上一等則是領悟了道法真意的一部分——形意,便可使真氣化生對應的氣質,真氣修為的應用又自不同,用之於劍,便是劍意。最上等便是直接領悟了道法真意,此後心意相合,隨如我意,用之於劍,便自出神入化,威力非凡。
若想領悟道法真意,就得從道法著手,統禦全篇,於心境中全然意會創道之人所化含其中的心意,方有所成,稍有偏差,由此以往,便成了次一等的形意。
劉驥此前雖是默運青雲決,但既沒觀想,也沒修煉,隻是神飛九霄,以局外人的心態,發出一些對青雲決觀感、理解的感慨,卻突然引發了靈機,將前世種種心性盡數傾訴,不曾想正合青雲真意全部要義,直悟青雲真意!
“轟!”
識海中,先天神靈霎時間就凝實了許多,腰際更有青雲縹緲環繞,心境大進。
青雲決瘋狂運轉,仿佛朝陽破曉,晨光熹微,青雲真氣衝破重重黑暗,衝出地平線,光輝肆意揮灑於小千世界,衝破無數現有經脈,化衍成無數新的循環,讓劉驥頓生圓融之感。
幸得拭劍妖布早有聚攏天地靈氣之妙,劉驥體內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沒有驚到穀中妖蛇,甚至連身旁胡見秀都沒有察覺。
劉驥不由心呼僥幸,此番既得青雲真意,自此修煉得來的青雲真氣,相比於幼年便修煉青雲決的人,量雖然少,質卻精純無比,根基打得甚為紮實!
大鵬今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近月來,劉驥明明知道問劍實境有無數奇珍異寶,也掌握了劍氣隨心、騰挪如意的紮實手段,但卻因為問劍一關的描述,不曾有絲毫輕動,怕的就是雞飛蛋打,更怕入寶山而空回,心底縱然清明,卻難免鬱氣叢生,此番得成真意,真氣靈異,再不不複往日壓抑。再結合自己的心性,劉驥自信已經可以與任何參加青雲三關的同齡高手相爭而不敗。
“呼!”長吐一口濁氣,劉驥長身而起,神清氣爽的柱劍而立,目光遠眺崖壁黑草,紅芒依舊,不禁掂了掂手中青雲劍,神意頗為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