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為什麼我在單位每天忙忙碌碌卻很少得到上司表揚,而有的人沒那麼辛苦卻很討上司歡心呢?”
我告訴他:“老板不認可你,並不是因為你的不努力,而是因為你的工作沒有給公司帶來業績。”
實際上,所有身在職場中的人士都應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我們身在的市場不相信“辛苦”的眼淚,這就像人們常講得一位農民賣西瓜的故事:
一位農民種了2畝地的西瓜,長勢不錯,眼看就豐收了,一陣冰雹襲來,將滿地的西瓜砸得稀裏嘩啦,幾乎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瓜了,老農正在傷心,突然眼睛一亮:他竟發現,在一個沒有倒塌的木架下麵還有一個完整的大西瓜!這位老農高興壞了,帶著這個大西瓜到了市場上,標價1000元,少一塊錢也不賣,很多人都笑話他:你這個西瓜怎麼這麼貴呀!別人的西瓜比你這個好,才1元錢一斤?老農說:當然了,別人的西瓜沒有挨冰雹砸,豐收了,當然賣得便宜,我的滿地西瓜都被冰雹砸沒有了,就剩這一個西瓜,我這是多麼辛苦而不幸呀,隻能賣這麼貴才能彌補我的損失和辛苦!
各位,您上市場買西瓜會願意彌補他的損失而出價1000元買這個西瓜嗎?
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市場不相信眼淚!
也許有人會說,職場與農民種地不一樣,我確實盡到了努力!但是很多結果我自己是控製不了的,結果不理想真的不怨我!實際上,倒下去的企業不是其中的人們不盡力,那些被免職的CEO們也不是不盡力,而是無法交出理想的答卷!說得再簡單一些: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幾乎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盡力的,但是被錄取的是少數,被錄取的人中有不少的盡力程度可能還沒有被淘汰的更盡力!但錄取隻能按結果!
職業化的時代隻能憑業績說話,因為企業是靠業績生存的,我們不可能靠理由生存,沒有業績,企業就不能生存是硬道理。市場評價企業的標準是最終產品的競爭力,資本市場評價企業的標準是企業的經營業績;同理,企業評價員工也隻能看個人工作的實際功勞。
其實,對於一個職場中人來講,工作看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要知道,在沒有功勞的時候,強調苦勞毫無意義。苦勞是過程,功勞是結果。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結果,以結果論成敗,以結果論英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憑再高,再努力,如果沒有業績,一切都將是空話。試想,一個公司的全體員工都非常勤奮,非常敬業,但最終企業產品銷售不出去,企業沒有贏利,將如何生存?所以說,再吃苦,再勤奮,創造不了價值,都等於零。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苦勞不是理由和借口的,而實實在在的功勞,才是我們追求的!
讓我們拋棄那些辛勞的借口,努力去追求功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