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失敗中隱藏著機會(4)(2 / 3)

到北京之前,尹明善連公安部大門向哪開都不知道。他跑到圖書館找了一大堆偵察學、心理學方麵的書,自我感覺能說出點道理來了,就直接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到了公安部,他就跟一幫人探討起了相當專業甚至有些艱深的偵察心理學。在權威們麵前,他口若懸河,頭頭是道,權威們大受感動,“不容易啊!”他們不僅為這部書稿寫了很詳盡的審稿意見,還非常熱心地為尹明善出主意聯係有關部門。尹明善很順利地就拿到了所有需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出版此書的機會。

1984年在蘇州召開了一次由社長總編出席的會議,出版社領導臨時派尹明善去參加。結果他在會上發表的對出版改革的演講,不僅獲得了滿堂掌聲,還引起了當時的中宣部出版局局長的重視。於是,大會主辦者又請尹明善做了一次發言,除了大會指定的發言之外,尹明善是唯一獲得兩次發言殊榮的人,而且他當時既不是總編也不是社長。

這兩次機緣為尹明善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後來他下海當書商,在政策和營銷上能夠走得通,都與此有相當大的關係!他也坦承這一點:“不然,我根本不可能拿得到執照啊,渠道之類的。”

偶然的機會積累的人脈幫助尹明善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個幾乎隻要有激情、有膽量就能一夜暴富的年代,造就了一大批“劉十萬”、“楊百萬”,但草莽終究在風光三五年後泯然眾人,而尹明善卻能逃脫此命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利用這第一桶金又挖到了下一桶金。他的下一桶金為他奠定了事業的方向,而此間抓住的又一個機遇使尹明善的企業突飛猛進,迅速壯大,7年後就達到了行業的頂峰。

1989年,尹明善已經成為重慶最大的書商。因為太順,所以他開始反思,這個職業盡管在全國正烽火連天、活躍異常,但已是一眼見底。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它注定是一個長不大的行業,於是他決定關門。1992年,嚐試過香煙、百貨、摩托車配件等多種生意的尹明善注冊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啟動資金20萬,散兵遊勇9個人,在租來的不到4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他雄心勃勃地告訴每一個人,我們要造全國沒有的發動機。當時,尹明善甚至“連摩托車輪子怎麼轉都搞不清”,是重慶“摩托幫”裏的一個不人流的角色。

最初,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做的事情是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過來,自己裝配成發動機再賣H{。到1994年,尹明善有了500萬,這應該是他從事摩托行業的第一桶金,但或許由於來得過於投機,他更願意把1995年賣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賺得的1600萬視作其“摩托幫”生涯的第一桶金。

有了500萬資金墊底,尹明善狠下心拿出50萬來搞開發,3個月後,大功告成,全國第一台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成了力帆的專利。現在看來,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實在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當時就是沒人造得出來!那時,嘉陵的機器隻有70毫升,建設80毫升,江蘇有100毫升的,但卻是兩衝程的。因此消息剛一傳出,就有一個叫李小林的打來電話說要買8萬台,手下趕緊向尹明善報告。尹明善當時一笑了之,說:“可能嗎,肯定是在吹牛”。還有李小林這個名字,給他的感覺就是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夥,因此完全沒當回事。但兩三天後,李小林就直接到重慶來了,此人是浙江錢江摩托董事長林華中的副手。一番交談後,李小林邀請尹明善到浙江,正式簽了包銷合同;1995年,力帆所有的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都直接提供給錢江,錢江保證購買8萬台。

1994年,力帆一共生產發動機2萬台,錢江一下子就要買8萬台,幸福總是如此突然和容易。1995年,尹明善實實在在地賣了8萬台發動機給錢江,一台賺200元,僅這一個品種就賺了1600萬。尹明善在摩托生涯中堂而皇之地賺到了第一桶金。嚐到了甜頭以後,1995年,明善尹又投入100萬元,曆時半年左右,搞出了100毫升電啟動發動機。當年投放市場,僅9一12月,銷量就達到6萬台,又賺了1500萬。從此,力帆集團突飛猛進,迅速壯大。

應該說,尹明善的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能夠“遠嫁”浙江溫州是有很大的機緣成分在內的。當時力帆完全就是一個小作坊,比排名百來名的錢江稍大一點,但在全國摩托車企業中也是排不上號的。然而,錢江雄心勃勃要做大,一心要找全國沒有的機型,正好力帆造出了全國第一台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雙方一拍即合。後來,兩家迅速壯大,在行業內舉足輕重。所以,直到今天,尹明善都在說,“若非錢江慧眼識英雄,力帆或許就沒有今天,這也是機緣巧合啊。”激發潛能:珍惜每一次做好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