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自己創造機會。如果我們隻是等待別人把我們送上成功的彼岸。成功永遠也不會到來。愚蠢,的人隻會坐著等待機會的到來,結果等來的卻是一事無成:而成功者卻是靠自己去創造機會。最終走向了成功的殿堂。
1.機會到處都有
機會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自然界的力量願為人類服務。從遙遠的蠻荒時代起,閃電就永無休止地襲擊森林,想以此來引起人類對電的注意,電可以替人類完成枯燥乏味的、甚至永不可想象的任務。由此。可以從我們身上開發上天賦予的能力。這種能力都處都有,重要的是有敏銳的眼光來發現。
機遇與我們的人生事業休戚相關。在人的一生當中,有時候一個偶然的機遇可能讓你走上康莊大道,從此平步青雲,財源滾滾。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卻又總是在感歎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好的機會,而自己沒有?也就有了那些人,他們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機遇呢?首先,我們要觀察世人有何種需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市場開發;然後,想盡辦法去滿足這些需求。每發現一個需求,就有一個市場由此而生,一個機會便來到你的麵前,你所要做的就是張開雙臂去擁抱這個成功的機會。但是,切記,需求必須源於生活。一項讓煙在煙囪中逆行的發明固然精妙無比,但對人類生活毫無用處。華盛頓的專利局裏裝滿了各種構思巧妙造型別致的裝置,但幾百個裏隻有一件對世人有用處。盡管如此,仍有許多人醉心於這類無益的發明,直到搞得家徒四壁。
需求源於生活,成功的機會源於生活。一個善於觀察的男人發現自己的皮鞋鞋眼被拉了出來,然而他買不起一雙新鞋。於是他想到:“我要做一個可以鑲到皮革裏的金屬圈。”想到做到,於是一個來源於生活的機會被他牢牢地抓在手中。此前,他窮困潦倒,但是,就靠這項瞬間的發明,他成了一位富翁。成就大事業的人並非都是財大氣粗之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台軋棉機是在一個小木屋裏製造出來的;第一輛汽車是在一座教學的工具室裏組裝完成的;收割機誕生於一間小小的磨坊;愛迪生早在做報童時,就已藏在火車行李車廂內開始了他的試驗。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像牛頓、法拉第、愛迪生那樣有偉大的發現,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億萬富翁。然而,我們可以抓住平凡的機會並使之不平凡,進而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壯麗。我們下麵要談到的海星集團總裁榮海創造的“西部奇跡”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創造的。
1988年6月末,榮海與幾位同事策劃創辦的“西安海星計算機控製與接口技術研究所”,在西安市興慶路開張了。由於當時榮海的身份還是西安交大講師,不能任法人,執照上的法人隻好填上嶽父的名字,名稱則來自複旦大學詩刊《海星星》,因為他在複旦讀研究生時在那裏發表過詩作。
當時,研究所設在一間車庫裏,不足60平方米的庫房一分為二,外間擺幾張工作台,台上置幾台計算機算作門麵,裏間有一個小小的經理室。開辦費來自於榮海在學校當教師時兼職做工程賺的3萬元錢。
第一份合同得來並不容易。炎炎夏日,榮海和夥伴們騎著自行車四處找客戶,但沒有人願意把像樣的計算機工程交給這個一無名氣、二無背景的小公司做。聽說一家銀行營業室需要計算機處理係統,為取得好感和信任,榮海將這家銀行修理電器的活兒無償地包攬起來,兩個月後第一份合同簽訂了!
但是,榮海真正的轉機在3年後才來臨。1991年5月,康柏公司代表來到西安,希望委托一家國營計算機公司做代理商,而這家公司遲遲不能決策,康柏最後抱憾而去。榮海認為機會來了,當即乘飛機追到深圳,接受了康柏提出的苛刻的代理條件。
但是,首次啟動資金110萬美元,榮海到哪兒弄啊?但榮海回到西安時,卻絲毫沒把自己的焦慮掛在臉上,而是精神抖擻地告訴他的員工:海星已經成為康柏在西北地區的唯一總代理了,公司協商要在蘭州、武漢設立辦事處。榮海知道他的員工現在太需要激勵了!
和銀行合作使他贏得了康柏代理權。6個月後,榮海做了1300萬美元的銷售額,公司盈利800萬元人民幣。從此,海星成為康柏的金牌代理商。市場的繁榮,康柏的支持,海星人用勤奮和努力實現了企業的原始積累,成為中國IT產業的第一集團。
回望前程,榮海將自己的人生分為如下幾個階段。17歲下鄉的那段知青生活,他經曆過沒米下鍋、沒油點燈的日子;經曆過饑腸轆轆躺在樹下數星星的夜晚;也曾經曆過深山砍柴連人帶柴滾到山下的勞苦日子……可正是這山鄉野村的土地,賦予了他樂觀的精神和理想主義情懷。第二階段是大學時光。他有幸選擇了計算機這個未來最具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專業,並且在當時衝破傳統觀念,在計算機這個領域開始了有前途的創業。第三階段是做企業家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就是抓住一次難得的機遇,成為美國康柏電腦的中國總代理,使企業順利地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超億元的資本原始積累,使海星站在了企業發展的一個比較好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