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創業——人生的最大挑戰(1)(2 / 3)

深受父親的影響,李嘉誠也一心向學,從小就酷愛讀書,3歲能吟詩誦文,5歲開始上學,像個書蟲,如果不是風雲突變,李嘉誠會沿著求學路一直走下去。雖然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於父親早逝,家境陷入貧困,為了全家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從商。

李嘉誠雖走上了經商之路,深受父親的教誨,他從小就立下大誌: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報民。

80年代,風雲不定。不少人猜測長實公司會遷離香港,李嘉誠卻說:“講得最激烈的時候,我講過一句話:如果要遷,我們問問有沒有辦法遷走李嘉誠主席。如果沒法的話,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遷移之事了。”之後,無人敢再提此事。

直到今日,長實並沒有遷移海外,李嘉誠以實際行動和龐大資金為中國和港人注入了信心。

李嘉誠的成功始於立身為先,同時他也未忽視下一代的教育。“虎父無犬子”,李嘉誠十分重視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教育,自小李嘉誠就讓他們讀書,讓他們從小就開始知道創業的艱辛,教育他們要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去經商的道理,終又為商界培育了兩位德才兼備的商業超人。

有時我們深陷貧窮之中,但也應如顏回一樣,“貧而不移其誌”,繼續你的立身之路,創業之路。

永秀法師是個醉心吹笛的風雅人物。他隻要有空閑時間就不停地吹笛子,雖然生活十分貧困,可他從不向人乞求幫助。

永秀有一個很富有的朋友叫賴清。賴清知道永秀的貧困後,深覺可憐,派人傳話說:“為什麼不對我說呢?遭到如此困境,我想誰都會幫助你的。”

永秀聽了,對傳話的人說:“這真叫人感到惶恐,有件事以前一直就想開口,但心裏忌憚,不敢冒昧地提出請求。既然賴清這樣說,我馬上就去當麵稟告。”

賴清聽了回報後,心想他說得這麼鄭重,不會是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吧。

日落時分,永秀來拜訪,賴清趕緊請他進來,問起他的來意。永秀的回答讓他吃了一驚:“你在築紫有大片領地,生長在那裏的漢竹是做笛子的絕好材料,能不能送我一枝漢竹,我好用它做一支笛子?”

賴清滿口答應,並問是否需要生活上的幫助。永秀回答道:“太感謝了,但朝夕之物,我會自己解決。”

永秀雖貧窮,但並不乞討“朝夕之物”,不會未經允許而折別人的一根竹子!這就是立身的典範。

笛聲乃心聲的表達,正因為永秀正直,心胸開闊,因而其笛聲也正大悠遠,永秀終成為一代吹笛名手。

三、放開飛的翅膀

如果讓自己永遠封閉在已經熟悉的環境和空間中,隻會讓自己安於現狀,與七彩的天空無緣相識。

透過薄薄的一層膜。兩隻蝶蛹好奇地窺視著外麵五彩斑斕的世界。

“太美了!”一隻蝶蛹禁不住讚歎道,“我多麼渴望快快飛出去呀!”“我才不想呢。”另一隻蝶蛹說,“前天暴雨突然降臨的時候,蜂呀,蝶呀,到處找藏身的地方,裝扮得再豔麗,到了這步田地,又有什麼值得羨慕呢?”“可是……”第一隻蝶蛹說,“畢竟風和日麗的日子多呀!”

“風和日麗,就太平了嗎?”第二隻蝶蛹不以為然,“昨天,有兩隻青蛙進了蛇的肚子,一隻黃鶯被石子擊傷……這些,你都忘了嗎?”“可是,在小小的蝶膜裏,這樣一動不動地蜷縮著,有什麼好呢?”“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二隻蝶蛹教訓道,“除了蝶蛹,誰有這麼好的居所?別看蝶膜裏這麼小,但它安全。保險,而且絕對純淨,沒有汙染……”第一隻蝶蛹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不管怎樣,我一定要飛出去。”

幾天之後,一陣大風把一隻幹癟的蝶膜吹到火裏,而此時,天空中有一隻美麗的蝴蝶,在風中翩翩飛舞。

創業者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須從自我封閉的象牙塔中走出來。展翅於高空,讓美麗的大地盡收眼底!

班超年輕時,由於家裏很窮,隻好在官府裏幫忙抄寫大大小小的公文,以換取一些少得可憐的錢貼補家用。

有一天,當他例行完一整天的抄寫工作之後,突然將筆往桌上一扔,長歎道:“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有大誌向,應該衝鋒陷陣,建功立業,怎麼滿足於在區區紙筆之間虛度時日呢?”

同行聽到班超這麼說,既詫異又嘲諷地對他說:“你這小子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心倒挺高呢。”班超又歎息道:“你們這些人怎麼知道胸懷大誌的人的誌向呢?”

幾年後,班超毅然投筆從戎,投入到了攻打匈奴的戰爭中,由於班超的智謀與勇敢,他所帶領的軍隊打了很多的勝仗。

之後,他出任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為漢朝贏得了穩定的邊疆局勢,使西域50多個國家全部歸順了漢王朝。班超本人也被封為西域都護和定遠侯。

這就是著名的“投筆從戎”的故事。

天地廣闊,每個人都有自己適當的位置,何必還在原來的井中哭泣,以巨大的熱情和堅強的意誌作為引導,你便可以實現並體會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四、“標簽”的故事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張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