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為“愚昧”所幽禁,他們永遠不能得到教育所能給予人們的自由,他們的思想永遠是閉鎖著,不得開放。他們沒有勇氣為從愚味中解放出來而奮鬥,沒有毅力去彌補自己早年失學。他們以為,年齡已經太大了。換一句話,他們以為,在這時候要去求得智力上的自由,其代價是太高了。於是本來可以做更重要的工作,發揮更大作用的他們,隻能終身屈誌降心。
更有許多人被偏見與迷信的桎梏所束縛,於是他們的生命成為狹隘渺小。這一類人最為可憐,他們盲目到竟不知自己不自由,而反要硬說別人是不自由呢。
“膽怯”也足以阻礙人的自由。許多青年男女,都有誌於向前,有誌於表現他們自己,但被過度的膽怯與缺乏自信兩者所束縛、所阻擋,他們自己覺得內在的力量躍躍欲試,但總害怕著失敗,而不敢行動。
怕別人譏諷和嘲弄,害怕流言蜚語,這種恐懼心理會導致他們不說話。他們不敢做事,不敢冒險,不敢前進。他們等待又等待,希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釋放他們,並給予他們以信心與希望。
鏟除一切阻礙、束縛我們的東西,走進一個自由而和諧的環境中,這是事業成功的第一個準備。在我們的天性中,往往有些部分受著束縛,以致不能得到自由去做原來可以做成的大事。我們為人一世,所做的大多都是卑微渺小的事;但假如我們能夠鏟除一切阻礙、束縛我們的東西,則可能成就偉大、恢宏的事業。
不少人雖然心中有誌於成功,然而卻不肯努力地去求得成功。顯然,他們過多地信任“幸運”了。試著去問問那些曾在世界上成就過大事業的人們,他們偉大的力量、廣闊的心胸、豐富的經驗,究竟是從哪裏得來的?他們會告訴你,那是奮鬥的結果;他們將告訴你,他們的成功全在於掙脫不良的環境,斬除束縛他們的桎梏、求得教育、脫離貧困、執行計劃、實現理想的種種努力中,獲得了他們最良好的紀律訓練和最嚴格的品格訓練。
有願望而不滿足,有誌願而被阻礙,這最足以使人喪氣。這可以摧殘人的能力,磨滅人的希望,打破人的理想。這可以使人們的生命成為一種空殼,一種不能兌現的支票。
在人沒有將他生命中的最高、最好的東西發揮出來,沒有將他的天賦天稟充分發展以前,我們不能相信他的生命是可以稱為幸福、快樂的,不管他處境怎樣。
一個按照自我願望行動的平常人,可以勝過一個處處受束縛的天才。
有許多本來能夠指使別人的人,反而被人指使,就因為他們為債務、不良的交友及種種不良的習慣所緊緊束縛,以致不能得到機會,以表現他們的能力。
不管待遇怎樣豐、報酬怎樣厚、地位怎樣高,你千萬不要從事一種不容許你自由、光明地做事的工作,你不應讓任何顧慮鉗製住你的舌頭,購買去你的意見!你應將自由自主作為你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且任何顧慮都不能使你放棄!
一個有作為的青年,卻不幸喪失了他的行動、言語、信仰的自由,這損失有什麼東西可以補償?一個本來可以光明正大,昂首闊步地生活的青年,卻甘於屈誌降心,仰人鼻息,匐伏鑽營、脅肩諂笑以度過一生,這種損失是金錢能夠補償的嗎?
七、永不停息的奮鬥
“一個作家不能選擇什麼時候成功或者是否能夠成功。你隻能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寫作、寫作、再寫作,並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然後再寫更多的作品。”這是一個直到52歲才出版她的第一部小說的女作家努倫·艾瑞絲的話。努倫·艾瑞絲用了35年的時間去寫作,終於有了第一部自己的小說。35年與一部小說兩者之間如何衡量?
拒絕的信充滿了她的郵箱,電話的那頭一次又一次地發出委婉拒絕的聲音,甚至不時地從傳真機中爬出來拒絕的信。幾乎沒有作家能避免拒絕。麵對拒絕,許多人投降了。但是努倫·艾瑞斯卻不是他們中的一員。她用了35年時間,最終證實了那些拒絕隻是一個成功故事的草稿。
努倫14歲時就夢想成為一名作家。一位老師察覺了努倫的天賦,並鼓勵她上大學。但對努倫來說,上大學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她的家人中從來沒有人上過高中,更別說上大學了,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提起過讓她繼續接受教育之類的事情。
如果僅僅靠努倫一個人,接受大學教育或謀求職業的想法絕對不會發生在她身上,但是那位老師卻在她心中燃起了一團烈火。她17歲就離開家,做一些零碎的工作來鋪墊通往大學的道路,最後她終於進入到大學深造。
在大學,她的講師發現她在寫作方麵具有獨特的天賦,但在這種天賦還沒有得以發揮之前,她就已經結婚,並有了孩子。從此之後她就進入了生命的倒記時:當了七年的家庭主婦,然後業餘學習了八年的研究生課程才獲得碩士學位。她斷斷續續地做了一份秘書和教課的工作,在業餘時間寫了一些詩歌和短篇小說。許多年過去了,努倫在寫作領域僅僅前進了一小步,努倫隻好找了一份做校對的工作和技術寫作的工作來維持生活。六年多又過去了,但她的寫作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她的小說曾在競賽中獲獎,許多編輯們也鼓勵她,但有一個問題——沒有人願意出版她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