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一度敲門,而發現你不在家時,
他們都說我沒希望了,但是他們錯了;
因為我每天都站在你家門口,
叫你起床並且爭取我希望得到的。
我哭不是因為失去了寶貴的機會;
我流淚不是因為精華歲月已成雲煙;
每天晚上我都燒毀當天的記錄;
當太陽升起時又再度充滿了精神。
像個小孩似的嘲笑已順利完成的光彩,
對消失的歡樂不聞不問;
我的思考力不再讓逝去的歲月重回眼前;
但卻盡情地迎向未來。
如果你發現在每一次失敗中都有等值利益的種子時,你就會接受馬倫對失敗的觀點。記住,“當太陽下山時,每個靈魂都會再度誕生。”而再度誕生就是你把失敗拋諸腦後的機會。
恐懼、自我設限以及接受失敗,最後隻會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使你“困在沙洲和痛苦之中”,但是你可借著應用信心、積極心態和明確目標來克服這些消極心態。
如果你把失敗看成激發你以新的信心和堅毅精神重新出發的契機,那成功隻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罷了。而能否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你的積極心態。
二、反敗為勝才是真
在人生之中,很少有一步達到而不費周折的成功。我們經常舉杯祝朋友“祝您馬到成功”,這隻是願望而以。任何一件成功的過程中,莫不充斥著不如意與挫折。如果一碰到不如意,那就唉歎,那麼任何事情都是無法成功的。
1.惟有挑戰,才有生機
麵對失敗的挑戰,我們需要付出的全部就是盡心竭力、拚搏獲勝。
拚搏獲勝的一個基點就是不要消極地把自己和那些巨人或任何別的人相比較,而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榜樣。然後選擇任何一件在你生活中能夠達到的事情,堅持幹下去,並且全力以赴。在這個過程中,你切記不要被一些荒誕之說所迷惑,即:隻有富有者,才能成功;隻有矯健者,才能成為超級明星;隻有美貌者,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等等。這根本就不是真實的情況。
無論曆史書中,還是現代的宣傳媒介裏都在講述那些藐視和不顧嚴重的身體缺陷而成為成功者的人們。例如斯蒂芬·霍金、海倫·凱勒、圖魯斯·勞特瑞克等。
盡管這些人都有難以逾越的障礙,但他們還是成功了。人們有道理認為,假若他們在抱怨自身不幸的身體缺陷中度過了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寶貴時光,那麼,除了日漸衰老和遲鈍外,他們將一事無成。
在人類的實踐史和認識史中,失敗的事件和不正確的認識曾耗費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可以這樣說,成功往往是從失敗起始,並伴隨著失敗而獲得的。
法拉第、諾貝爾和齊奧爾科夫斯基,盡管他們經曆的第一次失敗的情況有所不同,表現出來的情緒波動也各有差異,但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失望、不灰心、不氣餒。正是這一點構成了他們光輝一生的起點及事業成功的起點。任何人在他踏上各行各業征途的時候,第一步遇到的恐怕也不是成功,能不能被由於起步的失敗而產生的灰心、失望的情緒所左右,在某種意義上,將決定其今後的一生。科學家、發明家身上那種首次失敗而不灰心的可貴品格,應該成為我們衝破第一道關卡的精神力量。
科學技術成果發明和發現的過程,科學巨匠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的過程,並不像北京的東西長安街那樣筆直。它除了要經受第一次失敗的磨練外,還要忍受多次和連續失敗和考驗。從科技史和科學家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時間表:化學家候德榜,為興辦民族工作,生產純堿,死拚了五年;英國的得列爾發現噬菌體用了七年;生物學家、細胞遺傳學創始人——孟德爾,為發現遺傳因子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結合定律,耗費了八年心血;我國生物學家、農學家鮑文奎領導培育八倍體小黑麥5000個原種,這個數字超過國際同類研究的十倍,先後整整用去了24年……還有許多學者,在失敗中渡過了他們的一生,為後人的成功取得了經驗,鋪平了道路。在這些時間表裏記錄著科學巨匠們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拚擊精神。
失敗磨練了科學家的意誌,科學家們的堅強意誌又使他們戰勝了失敗而獲得成功,使我們後人分享著由這些成功的花朵所結出來的豐碩果實。但是不能忘記,這些果實是來之不易的。每當我們去從事某種事業的時候,前人所經曆的一切,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重現,在前進的征途中,還會多次重複那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失敗。隻有我們也具備了他們成功的那種進擊精神的時候,才會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奮鬥過程中就會有那麼多失敗,隻有麵無懼色地挑戰失敗,才能有一線生機,假如你不能戰勝失敗,你就止步了,隻要你走在奮鬥道路上,失敗便會一個接一個橫在你的麵前,你不敢挑戰它,它就挑戰你,一步步緊逼而來,你退一步,它就會進兩步,直到把你逼進人生深淵。但是曆史上那麼多無畏失敗的科學家以及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給我們注入了信心——挑戰失敗,它就輸了!
惟有挑戰,才有生機!
2.激流勇進方能扭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