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化解生活的壓力(2)(2 / 2)

就像此時,你會聽到:“要問寺廟的事,就去問那個人吧!”

若是因為看到雜誌中的風景照片,而存有“想去這個地方玩”的想法,就像今年流行去黃山,所以就決定“去黃山玩”,於是就隻玩這麼一次。然而,隻玩一次是無法累積經驗的,所以往往隻會留下一些零星的經驗而已。

你是否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專長,而陷入“做什麼也得不到樂趣”的窘況?就因為得不到樂趣,所以才會一直不斷地在找尋能讓自己有快感新潮的事物,卻又依舊得不到快樂。其實,最重要的是,要下定決心專注於一件事,若將它稱為“目標”也可以。

如果可以這麼做的話,那麼你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努力就不再是白廢力氣了。相反的,還能幫助你分辨出什麼才是真正的“白廢力氣”。

不論現在社會上所流行的是什麼,你都能靠自己決定“下次我要做什麼”。

賦予主幹新的生命力,枝葉自然也就茂盛了。

現在的你,精通於哪一方麵呢?

3.順其自然

每年到了就業時期,最受大學生矚目的企業總會成為話題焦點。除了知名企業以外,薪資優越的企業也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因為有太多的學生想進入這些企業,相對地錄取率就大幅降低了。能順利進入這些企業的,多半是成績優異或學有專長的高才生吧?因此,越是受歡迎的工作,便有愈來愈多的優秀人才聚集。

然而,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年受矚目的企業,10年後未必仍能持續保有其地位。由於時代的轉變,後來居上的情形也時常發生。年輕時擠進好公司並不代表這輩子就能安然無恙。相反的,就算不能如期進入自己所期望的公司,當時或許會有點挫折感,但10年後會怎樣誰也無法預測,說不定自己的公司反而會成為名列前茅的大企業也說不定。

榮獲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博士是專攻量子力學的專家,但在他大學時代所流行的卻是古典力學,當時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可說是非常少,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受歡迎的科係。然而,對當時選擇不受歡迎科係的湯川秀樹博士而言,這個選擇卻是促成他獲得諾貝爾獎的關鍵。

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夠進入大企業,然後再選擇自己所向往的工作或自己所無法完成的願望,這種想法真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至少和自己的年代相差了20~30年,若從孩提時代就為他們鋪路,等小孩長大讀大學時,自己所期待的一流人生或許早已不合時代潮流了!

父母常會因為小孩熱衷電動玩具而搖頭歎息,但曾幾何時,電腦遊戲的程序設計師已一躍成為時代的先趨,才20多歲就在電腦遊戲產業賺進了好幾個億。照這樣看來,這次說不定又要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電腦遊戲設計師,而拚命鼓勵他們去玩電動玩具不成,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人的預測是不準的,倘若你認為自己的估算很準確,那現在的你早該成為一個贏家才是,若繼續將所謂的“預估”加諸孩子身上,那就是徹底的失敗。

4.做好“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是什麼呢?一定是有許多答案的。能夠多去想想確實是有好處,隻是千萬別忘記,到目前為止你所做過的事,以及今後想做的事當中,就已經包含了你的“自我”在內。

“希望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這種心情也是真實的沒錯,但常去傷害他人、讓人厭惡,這也的確是事實。所以,即使他本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傷害他人的自己”是“不真實的自己”,心裏所想的“善良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很遺憾地這種說法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為無論是真實的自己,還是不真實的自己,歸根究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