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賊害的我們那麼慘,痛陳他們的惡行義不容辭。”李老激動的說道,“老夫頭一個上!”
“好好好,多謝李老。”劉備笑著說,“那我這就讓軍士們壘土為台。我已經讓人準備晚飯了,等下可以先吃飯。”流民們已經很久沒吃過飽飯了,讓他們上台之前還是先吃飯休息休息。
到了傍晚時分一切準備就緒,所有士兵都被集中在高台下。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但是良好的軍紀讓他們安安靜靜、整整齊齊的站在那裏。
劉備等人也是站在前麵,與普通軍士無二。這是為了加深與士兵們的感情,屬於李廣式治軍的方法。若是程不識式治軍,便強調不同軍職之間待遇高低不同明顯。
治軍一般分為李廣式與程不識式,李廣以其人格魅力使軍士樂意為其效死,與士兵們打成一片,平時裏似乎軍容散漫,但戰場上卻均奮勇爭先。作戰時,他的行軍布陣采用自由的作風,不拘一格,他所帶領的騎兵非常精良,以機動性代替當時中國傳統的行軍布陣,所以李廣的部隊常常獲勝,有時即使士兵比較少,也能以少製眾,反敗為勝。
而程不識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係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麵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衝不動。
天下治兵法門一般不出這兩種,但是李廣式治軍雖然戰力強勁但卻不易模仿,遭遇敵人突襲很容易崩潰。而程不識式治軍雖穩且韌,但行動之間緩慢,士兵神經一直繃的很緊,也需要疏導得力,不然難免發生營嘯之類。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適當地調和這兩種風格,但如何調和則是另一門大學問。從一般情況來看,如果我們不知道眼下的局勢如何,還是選擇程不識那種類型,即所謂穩紮穩打。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曾說過,效程不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李廣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但韓浩首先有主神幫助,還有名將數十年的戰爭經驗,更兼劉備仁義無雙,擁有極為強大的人格魅力,自然選擇將兩種治軍方式結合起來治軍。
平時軍中軍規嚴厲,訓練也從不馬虎,但是同樣的飯菜任意吃,每天中午還有肉食。劉備在空餘時間經常去各營與士兵們交流,和他們談論邊疆的風景、未來的美好生活等等,很快與士兵們打成一片。韓浩的練兵大計進行的十分順利,現在隻差實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