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劉宏的宏圖(1 / 2)

除張角處戰事不利,此時黃巾軍大戰上風。而劉備在幽州的功績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顯的十分耀眼,在韓浩所不知道的京城之中各種暗流湧動著……

漢帝劉宏對於劉備自然很感興趣,劉備出身貧寒,雖然靠著叔父的關係和鄭玄、盧植學習,但是也不過是一群聽課學習的弟子中不起眼的一個,並不受盧植重視。

從蹇碩手下探聽到的信息來看,劉備十五歲開始入學,曾經想要融入世家的圈子,穿著華麗的衣服和那些世家豪族子弟一起走馬鬥狗、鼓搗音樂。結果不用說,二十三歲的劉備還在涿縣賣草鞋。那些個同學中除了同樣出身不怎麼樣的公孫瓚之外,根本沒人理會他。

劉宏越想越開心,這麼一個沒有背景、被世家排斥、又有能力又麵前的本家可要好好拉攏。

如今世家的實力日益膨脹,很多世家大族僮仆萬千,田連阡陌。他們毫無節製的兼並土地,使得底層百姓抗風險能力十分弱,遇到天災便出現許多流民,得不到及時救助的流民很容易被人引動造反。

朝堂之上這些世家大族們幾乎把持察舉選官這一途徑,察舉選官以“鄉舉裏選”為依據,體現的是尊重鄉裏輿論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但是,輿論評價一旦與仕途沉浮相聯係,就容易被某些有權勢、有影響的人物或世家大族所控製、所利用。

至於征辟更是不靠譜,除了皇帝可以征聘之外公府、州郡可以辟除,經過試用即可成為公府、州郡吏員!

這些吏員再經公府高第、公卿或者州郡長官以有才能為由對其進行薦舉或察舉,可以出任朝廷官吏或者地方官吏。

公卿牧守既然可以自行辟除,那麼他們為了發展個人勢力,自然皆爭相以此籠絡士人。而士人們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托權貴。這樣便發展成為一種私恩的結合,所謂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這種情況。西漢時被辟除者還能作為國家官吏,到東漢時候則實際上已經成了主官的私屬,進而受其所在家族的影響。

如韓馥本身即是袁家故吏,手下更有無數與袁家牽扯不清的人。當他麵對得到袁家支持的袁紹之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在諸侯討董前後不斷為袁紹供給糧草。到了最後甚至迫不得已讓出冀州,甚至在逃出冀州之後被嚇的自盡身亡!

劉宏本來是被外戚竇氏扶上皇位的,對於其頗有好感,卻不料竇武、陳蕃帶兵攻打皇宮!雖說是為了誅滅宦官,但他們的行為確實給剛剛登臨地位的十二歲的劉宏造成了很大的負麵印象。

後來劉宏漸漸長大,發現國家的官吏盡皆出自世家大族或者其門生故吏,國家大事不是由他這個“天子”來決定,而是由士人們決定的。天下的世家大族們雖然自己之間也有競爭,但是麵對他這個皇帝的時候卻又“一致對外”,沆瀣一氣!

世家豪族勢力強大,不但朝野之中遍布黨羽,甚至連太學也被其控製!他們利用互相之間吹捧起來的名聲吸引太學生們,使得在太學中畢業出仕的士子競相依附他們。太學不再是培養國家人才的搖籃,太學生們反而成了世家的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