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誠篤守信,取信於人(1 / 2)

“誠”的核心就是為人處世要講究真誠老實,光明磊落。在我國,“誠”曆來都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範。在古代曆史上流傳著不少像“伯牙破琴”、“管鮑之交”等讚美待人誠懇的故事,這都是值得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和借鑒的。“以誠相待,金石為開”。同別人相處和交往,誠是取信於人的基礎;若不以誠相待,而是相互戒備。“見麵隻講三分話,決不全掏一片心”,有事求別人時就甜言蜜語,別人求你時卻變成了滿臉寒霜;當麵稱兄道弟,背麵卻用暗箭傷人,這種言而無信、兩麵三刀的人,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最終隻會成為孤家寡人。

50年代中期,周恩來總理的一次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講話,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講話一開頭,他就親切地拿自己打比方說:“我祖籍浙江,先輩們長期在江蘇做官,要論出身,說得好聽,叫‘書香門第’;而實際上就是封建官僚階級。因而我從小也接受了家庭的各種不好的影響。”聽到這裏,與會者都萬分感動:以總理的身份,對大家講話竟是這樣推心置腹、直言不諱,真是令人欽佩之極,因而在繼續聽到他談知識分子應該發揮長處、為社會主義服務,同時又要注意克服弱點、樹立革命人生觀時,就感到格外的真摯親切,有說服力。這就是以誠相待的力量。

以誠相待應該做到:

(1)說話辦事堅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和暫時利益,把一說成二,把是說成非;要堅持一個“真”字,反對一個“假”字,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堅持、承認和反映事實的本來麵貌。隻有實事求是才能經得起曆史和實踐的檢驗;誰不堅持實事求是,誰就要受到曆史和實踐的懲罰,曆史上出現過的“浮誇風”和“逼供信”就是明顯的例證。

(2)襟懷坦白。不隱瞞自己的思想觀點,有什麼講什麼。不要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要該說的不當麵說,不該說的卻背後議論。

(3)是非分明。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特別是當同事、同誌等遭受到冤屈和不公正的待遇時,應該敢於挺身而出,說明事實真相,伸張正義,主持公道。與人相處,如果是非不分、皂白不辨,也許是一個糊塗蟲,他可能就是一個奸滑的偽君子,當然也就無“誠”可言了。

(4)言而有信。與人相處和交往,應該言而有信,切不可言而無信。俗話講得好:“輕諾必寡信”。同別人交往千萬不要信口雌黃,輕意許諾,能辦到的事情盡力辦了再說,即便要說,也要留有適當的餘地;沒有把握辦到的事情切忌不要打包票,輕意許諾;更不能夠為了暫時取悅別人而接受那些辦不到或難辦的事情。你當麵滿口應承幫忙,而實際上又隻能老是用“明天”、“以後”、“下次”之辭來應付和搪塞別人,致使別人一次又一次地抱有希望,而一次又一次地陷於失望;結果貽誤了別人的大事,而導致別人發怒甚至同你絕交。因此,言而無信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那麼如何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譽,不妨看一看下麵這則事例:

《敏拉波尼》雜誌的出版人瓊斯,曾用一種很好的技巧,樹立起了他的聲譽,結果由一個普通的職員升為一家報館的主人。

後來,瓊斯在開始他的創業計劃時,首先向一家銀行借了50元他並不急需要用的錢。他說:“我之所以借錢,是為了樹立我的聲譽。其實我根本就沒有動過這筆借款,當借期一到,我便立即將這50元錢還給了銀行。幾次以後,我便得到了這家銀行的信任,借給我的數目也漸漸大了起來。最後一次借款的數值是2000美元。這次我用它去發展我的業務。”

瓊斯還說:“後來,我計劃出版一份商業方麵的報紙,但辦報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我估計了一下,起碼需要15萬美元,而我手頭上總共才不過5千美元。於是,我再次到那家銀行,也再次去找每次借我錢的那個職員,當我將計劃原原本本地告訴他以後,他願意借給我1萬美元。不過,他要我與銀行的經理洽談一下。最後,這位經理同意如數借給我1萬美元,還說:‘我雖然對瓊斯先生不太熟悉,不過我注意到多少年以來瓊斯先生一直向我們借款,並且每次都按時還清。’”瓊斯是使用心計獲得別人的信賴的。

獲得眾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不論你采取何種方法,但篤誠、守信及勤勞是最根本的要訣。

如果說實現對自己許下的諾言是負責任的表現的話,那麼同樣地,別人遵守諾言也是誠實、負責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