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蓑衣人(一)(1 / 2)

長安街————蕭家茶樓————雨

作為全國最大的連鎖餐飲客棧集團,“有間客棧”在江湖中的名聲是響當當的。除了一流的菜肴和優質的服務外,有間客棧深厚的背景也讓那些家財萬貫或惡貫滿盈同時家財萬貫的人多了一個安身之所。

有間客棧信奉的道理簡單而直接,那就是金錢至上。道德、信義、人情、世故在這裏都是行不通的,甚至律法也不行。

在這裏一間“黃”字頭的廂房一晚上的過夜費就要白銀五十兩。而“地”字頭的要貴一些,白銀一百兩。至於“玄”字頭,沒錯,一晚上是白銀二百兩。至於“天”字頭的,卻並不對外,那是用來招待貴客的。如果大掌櫃的不願意,那麼即使你再有錢,也是白搭。

五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裏普普通通一家三口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是說五十兩幾乎可以讓這一家三口生活一年了。

有間客棧的生意做得很大,在炎國全國九大城池都有分店。不過根據炎國最新的律法,有間客棧在每座城池中隻能有一家分店,而且對分店的占地大小都做出了限製。

有間客棧實行全國統一價,大到每個房間的費用,小到茶點的價格都是統一的,統一的貴。

有間客棧很好找,就像這家總店一樣,它就開在炎國首都長安城最繁華的長安街最繁華的地段上。各地的分店也一樣,位置必定是所在主城最繁華的地方。有間客棧也很好認,門口有座白玉台,玉台上插著一把看上去傷痕累累的古劍的就是。

這把劍是開國皇帝欽賜的,有個很短很奇怪卻也很響亮的名字,“禁武”。一把武器叫“禁武”怎麼也覺得奇怪,不過開國的明帝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以武禁武,以劍止幹戈。”

這把明帝的佩劍跟著明帝經曆了開國大大小小的戰爭,在終於打下這浩大的疆土的時候,明帝論功行賞,這把劍就被當時皇帝手下的第一謀士曾布衣要了去,那謀士說他從小的夢想就是開家客棧,一家沒有紛爭的客棧。於是有了“有間客棧”,也有了最初“有間客棧內禁武”的詔令。

這詔令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有間客棧內不可起紛爭,哪怕你明明知道朝廷的要犯就在有間客棧裏,而你也隻能幹看著,直到有一天他已沒銀子住店為止。所以有間客棧也有一個很響亮的外號,叫“和平客棧”。

隔著雨幕看著對麵有間客棧門口的漢白玉底座,還有底座上插著的那把古劍,蕭白陷入了沉思。眼前的這把古劍當然是假的。即使再有信心,有間客棧也不敢將真的“禁武”插在門口。況且從哪找九個真的“禁武”呢。不過最近的武林中謠傳著一個消息,說是明帝的那把真的“禁武”劍中,藏著炎國皇族最大的秘密。有人猜測是一張藏寶圖,有人說是皇族的龍脈所在地。

對於這樣不實的傳言,蕭白是不信的,他不覺得開國的皇帝會留下任何能找到自家龍脈的書麵上的東西。不過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蕭白倒是對傳出這個流言的人或者說組織更感興趣。因為自從這個流言傳出來後,有間客棧比以往要更加熱鬧了,尤其是它的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