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的部分我們一般稱之為“宅男狂想”,森見作品的劇情推進和精神演繹都得靠它來實現。正所謂“宅男的腦海是無遠弗屆的,宅男的妄想是博大精深的”,將日本禦宅一族文化特質(尤其是京都大學的學生)寫得如此惟妙惟肖者,隻有森見登美彥一人。他以“怎樣將作品寫得有趣”的心態,在單一固定的世界係統中注重細部內容的強化(如不同作品中人物、事物的關聯性和延續性)和對亞文化(如宅文化、KUSO文化等)的凸顯,使得作品讀起來更具個性,體現的是一種“以人物點綴舞台”的私小說筆法。這種無與倫比的“宅男狂想”,深深根植於上述“架空幻想”的文化滋養之上,顛覆了普羅大眾對宅男和京大生的既有印象,加諸幽默橫生、自虐又可愛的好感,就連日本最毒舌的文學評論家大森望都不由對這樣的森見盛讚不迭。似乎僅憑他一己之力,便讓京都這座日本文化古都的精神麵貌為之一振,宅男們和京大生們個個因為“森見萬花筒”而揚眉吐氣。
其實,森見在小說結構設置、敘述方式上也賦予了有如萬花筒般變幻莫測、紛繁迷離的氣質。比如《四疊半神話大係》用平行世界的複雜結構來講述故事,妄想體驗瑰麗而充實的校園生活的主人公“我”,在四個看似不同卻互有關聯的時空中,分別加入了不同的卻無不奇怪、神秘的學生社團,卻發現無論選擇哪一個都無法逃離悲催的“四疊半”命運魔咒。到了《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則以某少女在某日的經曆為主線,以思慕該少女而追逐其後的某少男為支線,兩個視點交錯敘述、互為呼應,經曆了種種稀奇古怪的事件和令人捧腹、扼腕的磨難之後,這兩條線終於合二為一,達成一個美好的結局。而在這本《宵山萬花筒》中,作者在因不同原因參與到宵山祭典中的人物中摘取了六個不同角色,以短篇連作的形式分六個主題進行分視點敘述,而六個短篇仿佛拚圖一般互相補強,全書讀完之際繪成一套“宵山組圖”,諸般元素殘片仿若萬花筒內壁的彩紙碎末自在其中、散現各處(當然,最奇妙的地方在於各篇章像是對前作的小小致敬,森見前作的影子在本書中俯拾皆是,讓人讀來意猶未盡,比如《宵山姐妹》VS《春宵苦短》、《宵山迷宮》VS《四疊半》等)。
講了這麼多,還不如閱讀原文來得痛快。且請讀者諸君透過著名的“森見萬花筒”,看看裏麵都有些什麼好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