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史。
今天,我們應該讀什麼書?
近兩千年以前,一位古羅馬皇帝在戎馬倥傯、鞍馬勞頓間隙寫下《沉思錄》,這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作者從沒想過它會發表甚至傳之後世,他隻是忠實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借以幫助自己進行一種精神和德行的訓練。這本書在傳世的近兩千年裏,指引無數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找到了內心的安寧和幸福。到了近代,它更是大放異彩,成為眾多飽受世事困擾、追求明澈智慧人生的人們的心靈救贖之書。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我們還是先從這本書的作者說起吧!
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公元121年4月26日出生於羅馬一個貴族家庭,其外曾祖父兩次擔任羅馬執政官,祖父三度擔任羅馬執政官,家族地位顯赫。奧勒留幼年喪父,從孩提直到成年,一直師從於私聘教師,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法律、繪畫、尤其是哲學方麵都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這也為他之後成為斯多亞派哲學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堅實深厚的基礎。
孩提時的奧勒留以其天性稟賦深得赫德裏安皇帝(又譯哈德良,公元117~138年在位)的好感。在原先的繼嗣死後,赫德裏安皇帝選定奧勒留的姑父,後來成為其養父的安東尼·派厄斯為繼嗣。安東尼·派厄斯皇帝於公元138~161年在位,在其統治下羅馬帝國迎來了空前的繁榮,他與馬可·奧勒留在史上並稱為“兩安東尼”,是羅馬帝國“五賢王”中的第四位,他可以說是對奧勒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公元161~180年,馬可·奧勒留·安東尼皇帝在位的近二十年間,他的國家不斷遭受台風、地震、瘟疫等自然災害,帝國邊境也不安寧,不斷發生一些部落的入侵戰爭,而國家內部也有總督叛亂。所以,馬可·奧勒留執政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留在羅馬城內,而是在戎馬倥傯、鞍馬勞頓之中度過。對於層出不窮的災難和難題,馬可·奧勒留表現出一種斯多亞派哲學家冷靜、鎮定的精神和以靜製動的智慧,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勤勉,克服了重重磨難。他統治的歲月被英國著名羅馬史學家吉本稱為“人類過著最為幸福繁榮的生活”的時期,而他也被尊崇為“古羅馬五賢王”的最後一位,在其死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人們像神一樣崇敬和愛戴。
馬可·奧勒留建立的豐功偉業和美德操行獲得了生前死後的巨大聲名,但是如果不是他具有一種比這功業更深沉的精神,而這精神又被賦予文字並被幸運地流傳下來,那麼近兩千年之後的我們大概很少有人會記起這位偉大的皇帝。如今,他在近兩千年前建立的功業早已湮滅在曆史的塵埃之中,而他的《沉思錄》卻穿越近兩千年的時空,永放光輝。他的哲學在過去被反複閱讀,在今天被反複閱讀,在將來也會一直被反複閱讀,具備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恒力量。《沉思錄》被視為斯多亞派哲學的代表作品,表達了作為斯多亞派哲學代表人物的馬可·奧勒留對於社會倫理、個人倫理和精神信仰等方麵的思考,它不是一種精心構製的哲學體係,甚至不是連貫完整的論著,而是一種始終聯係於自己人生和道德實踐的片段思考。
在社會倫理層麵,奧勒留不僅把自己視為一個羅馬公民,同時也是一個世界公民。他說:“我的本性是理性的和社會的,就我是安東尼來說,我的城市與國家是羅馬;但就我是一個人來說,我的國家就是這個世界。”(卷六)這位古羅馬皇帝表現出一種令人驚歎的世界主義情懷,他超越了狹隘的國家主義,不僅從一個特定政治社會的角度考慮自己的義務,也從一個普遍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來考慮自己的義務。他極其重視對社會義務的承擔,甚至把這種承擔強調到了一種絕對義務論的程度。他強調人應該按照本性生活,並且指出“來自命運的東西並不脫離本性”(卷二)。《沉思錄》處處體現了一種自省精神和超越精神,一種在各種極端中保持平衡、恪守中道的精神,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應對萬事萬物的精神,一種恪盡職守、及時行德、淡泊名利、按照本性生活的精神。這些精神和智慧具有永恒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在現代這樣一個浮躁、忙碌的世界裏找回心靈的力量,從容麵對競爭和挑戰。
19世紀的法國學者雷朗評價《沉思錄》為“真正永久的福音書”,他這樣說道:“馬可·奧勒留的宗教是絕對的宗教……它產生於一顆高貴的、麵對宇宙的道德良心這一事實。這一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革命、任何進步、任何發現都不可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