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動植物的欲望與人的欲望(1)(1 / 3)

一、植物的感情、欲望和生存本能

許多植物學家說,植物是有感情的,它需要祝福,如果你每天早上對一棵西紅柿說:“你好,你今天好嗎?”“我現在給你澆水,希望你多結果實。”那麼,這棵西紅柿就會比其他的西紅柿產量高。植物也怕“鬼”,怕恐怖的電影,要是你在它的麵前放恐怖片,並把導線通到它的身上,那麼它會嚇得要死,“全身哆嗦”,嚴重一些甚至會枯萎而死。1966年,有人第一次測出了植物有像“感情”一樣的反應,到了1997年,美國《太陽》雜誌的記者采訪了這位叫克利夫·巴克斯特的測謊儀專家。當被問到他是如何發現植物的電化反應時,他追述道:最初這是在我曼哈頓實驗室的爬藤植物朱蕉上觀察到的。我對一些植物進行飽和澆水,把它們放在水龍頭下麵,一直澆到水從花盆下麵流出來。我想知道水分到達這些植物頂端要多長時間。我尤其對朱蕉感興趣,因為水得沿著它長長的枝幹爬上去,最後達到葉子的末端。我想,如果把波動描記器(測謊儀)的表皮電流反應探測器接到葉子末端,水分到達電極之間時,電阻的降低就會記錄在紙上。我注意到儀器的電子筆畫出的曲線很像人體接上測謊儀時畫出的曲線,這很像人們發現自己健康受到威脅後的心理反應……

巴克斯特講述的觀察情況還有如下幾點:一、植物怕火:“我把一片葉子伸進溫咖啡中,它沒有什麼反應,好像覺得無聊,圖上的曲線一直是向下的。後來,當曲線畫到13分55秒時,我突發奇想,想燒它的葉子。不過我並沒有把這個想法表示出來,也沒有碰那棵植物,也沒碰儀器。可它突然像發了瘋一樣,電子筆一下子躥了上去,曲線躥出了掃描圖的範圍。這可能是它對我頭腦中出現的形象產生的反應。後來,我從秘書的桌上拿了些火柴,點著了一根,在它的葉子上晃了幾下。但我馬上意識到,剛才的反應已經很強烈了,電子筆都跳到了頂點了,再有什麼反應也看不出來了。因此,我換了種方法:我把火柴放回秘書的桌上,消除對它的威脅。朱蕉馬上平靜了下來,我立刻明白發生了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我想不出傳統的科學怎麼去解釋。從那時候起,我一直研究這方麵現象。”

二、所有的生命都有移情現象:“一天,我拿茶壺燒水,準備衝咖啡。後來我想起還需要用茶壺做別的事,就又把滾燙的水倒進了水池。我當時監視的植物對此做出了強烈的反應。大家知道,如果長時間不在水池裏倒化學品或開水,水池底部就會生出微生物群落。原來那棵植物是對下水道裏麵的微生物被燙死反應強烈。以後的實驗也讓我驚訝,生物的感知能力甚至能到細菌那一層。比如我給一份酸奶樣品(酵母菌)添加營養,另一份就會有反應,好像在說:‘那家夥有吃的了,我那一份呢?’這種實驗我做過多次。我如果在一份酸奶中滴人抗生素,另一份就會對同伴的死亡有極大的反應,而這一情況不一定發生在同樣的細菌中間。”英國2002年7月份的一期《新科學家》發表了海倫·菲利普的一篇文章。這位作者認為,我們需要重新來認識植物,它們既不傻,也並非徒有其表。植物不但能預測未來,還能記得曾經經曆過的事情。如果遇到問題,還能設法回避或者做出智能反應。生長中的植物嫩芽可以感知周圍植被的生長情況。

在講到植物具有“適應能力”的時候,這篇文章如此說道:愛丁堡大學的托尼·特裏瓦弗斯表示,植物具有智慧的重要證據,是它們的反應有微妙差異--即它們不僅有適應性,這種適應性還具有可變性。每株植物都是一個個體,沒有兩粒種子會長成完全相同的植株,即使它們具有相同的基因,或生長在看上去完全相同的環境下。不僅如此,它們對15種以上的信號做出反應--包括光、化學物質、水、重力、土壤質地、損害等--並對這些信號加以綜合和比較,因此每種反應都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很明顯,植物確實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正如簡單的神經係統一樣,這些信號係統具有推斷和學習的潛能。達爾文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在某些方麵,植物對光的反應幾乎和動物通過神經係統對光做出的反應如出一轍。”但直到現代分子生物學發展起來後,才顯示了動物的神經係統和植物的信號係統是如何相似。

植物利用細胞膜之間的電壓變化把電子信號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類似於我們神經中傳遞的行為電壓。正如我們有痛覺神經一樣,這些電壓可以報告植物有一部分受到了傷害。在植物細胞內外,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有很多和人類腦細胞內外負責加工信息的物質完全相同。

動物和植物進行學習和記憶的分子基礎也是相似的。當動物受到嚴重威脅--例如某種使它們吃了就生病的食物或者它們不斷碰觸電網,它們學會更迅速地避開時,電子信號的速度和強度都會在幾分鍾內提高。一種由鈣離子、稱為“第二信使”的化學物質和一些酶構成的係統形成暫時的離子通道,這些離子通道可以更加迅速地傳遞信息。如果威脅一直持續,這種強化的警醒將導致基因編碼和蛋白質結構永久改變,在細胞間建立更多的通道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