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西域,大漢帝國數百年威名猶在,加上張遼前期的針對性訓練和準備充分,西域諸國又內鬥不止,兩路兵馬出動後,沒有出現意外,不到三個月,整個西域都護府就完全納入張遼麾下,絲綢之路徹底暢通。
其中,南道的莎車國,北道的車師、龜茲、焉耆、姑墨意圖反抗,卻無法抵擋張遼麾下百戰精銳的猛攻。不唯戰力和配合,單隻裝備,張遼的兵馬就遠在西域這些國之上,鎧甲和兵器自不必,而霹靂車、車弩這般大殺器的出現,直令諸國無不心膽俱寒。
種族之間戰爭與同族的戰爭是有區別的,征服必須以更加強勁的手段!
張遼這一次沒有容情,棒子打得非常之狠,凡是親近匈奴敵視大漢或是意圖反抗的,幾乎都被他打殘了。
南道莎車,北道車師、龜茲、焉耆,兵馬全部俘虜或斬殺,國力盡喪,然後張遼直接管控,或是交予親近大漢的精絕等國家兼並。
至於幾股馬匪,全部斬殺,近萬頭顱懸馬,成為對西域諸國的震懾。
又有數萬俘虜被押回涼州鋪橋修路,西域都護府的形勢迅速轉變,全部成了親漢勢力,或者全部成了歸附張遼的勢力。
張遼的這般凶猛打擊,直令西域諸國噤若寒蟬,而後張遼掃滅匈奴的消息也在西域傳揚開來,令西域諸國對張遼更是畏之如虎。
是以當張遼在疏勒召集諸國君長會麵時,諸國君長無一怠慢,全部到齊,見了張遼這個傳中的大魔王,無不畢恭畢敬、戰戰兢兢。
張遼啃的是戰略地位重要的西域,北疆戰線卻也沒有耽擱。
北疆戰線,南北匈奴基本已經煙消雲散,如今塞北最強大的就是鮮卑和烏桓。好在無論鮮卑還是烏桓,如今都處於分裂狀態。
鮮卑主要分為三股勢力,其一為步度根,其眾分布在並州雁門北部,其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布在幽州代郡、上穀北部,其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布在幽州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除此之外更西部還有分裂的拓跋等部落。
烏桓主要分布在幽州右北平、上穀、漁陽一帶,分為三王部,雖有單於樓班,實際上卻由其從兄、前首領丘力居的從子蹋頓總攝三部,執掌大權。
這些年由高順、趙雲坐鎮北邊,鮮卑與烏桓雖然幾度窺伺劫掠幽並,卻沒占到什麼便宜,不過他們依舊在內戰與兼並中不斷壯大。鮮卑軻比能、烏桓蹋頓兩個首領皆有昔日檀石槐之誌,威望日高,聚集的部落也越來越多,遲早成為邊患。
張遼怎麼也不會忘卻曆史上五胡亂華之事,對塞北早就有謀劃,從他初平三年擔任並州牧,就在塞北發展暗影,查探塞外情形,至今已經有八年,在暗影的查探下,塞外鮮卑、烏桓的一切情況都被他掌控於胸。
平定河北袁紹之後,沒了後顧之憂,出兵塞北的時機已到,張遼在出征西域前便全權授權賈詡、郭嘉幾個軍師謀劃,一舉發力!
高順、張燕從雁北出塞,步騎配合,先破雁北塞外步度根所部,步度根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倉促應對,一戰大敗,倉皇逃竄。
高順、張燕斬首三千,大軍所向披靡,連破十餘部落,步度根見大勢已去,隻能投降。
而後高順揮兵向北,直攻鮮卑的彈汗山王庭,數日而下。
張燕則向東,與上穀、代郡出塞的趙雲、牽招合兵,夾擊剛剛崛起、勢頭正盛的中部鮮卑軻比能所部。
雙方在代郡以北的大漠上展開大戰,軻比能雖有準備,但卻不敵趙雲騎兵的勇猛和裝備的精良,激戰三日,軻比能敗北。
趙雲氣勢如虹,追擊上數百裏,一箭射殺軻比能,中部鮮卑潰散,斬獲牛馬羊無數。
張遼軍出塞攻打西部鮮卑與中部鮮卑的消息很快傳到東部,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等首領大為驚恐,慌忙聯合烏桓,合眾十五萬,要向西救援軻比能與步度根。
其時步度根已降,軻比能已死,但郭嘉卻讓細作向東部鮮卑大肆傳播步度根與軻比能仍在鏖戰的消息。
東部鮮卑與烏桓合兵向西急援,一頭紮進了趙雲、張燕、高順和牽招布好的口袋陣裏,結果自不待言。與此同時,幽州已經投靠張遼的鮮於輔、田豫、閻柔等將領兵出盧龍塞,猛攻三部烏桓本部。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規模浩大,戰線綿延數百裏,烏桓鮮卑投入的兵力在二十萬以上,張遼麾下投入的兵力也接近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