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2 / 2)

他轉過身來,目光淩厲的看著伏壽,怒喝道:“汝乃皇後,因何要報信!若不個究竟,朕決不輕饒!”

伏壽直視劉協:“大將軍於陛下有救駕之功,於妾身有救命之恩,卻不知陛下因何要問罪大將軍,更要捉拿大將軍家眷!”

劉協深吸了口氣,臉色鐵青,斥道:“罷免大將軍乃朝廷大事,朕乃子,要為下著想,救命之恩,不足為憑。”

伏壽憤怒反駁:“汝是子,家便要忘恩負義麽?妾身卻不能負恩!且不言大將軍當初救陛下於危難,但自他迎奉朝廷以來,悉心輔佐,勞苦功高,不懼誹謗,不畏流言,一心隻為下百姓做事,何曾有錯?”

伏壽看劉協麵色越來越難看,深深一禮,聲音懇切:“陛下為子,乃大漢至尊,如今下大亂,百姓流離,陛下唯有效法高祖與光武皇帝,不計私怨,以寬如四海的胸襟和氣度,廣攬下豪傑,方能拯救危亡,力挽狂瀾!陛下乃聰慧仁義之君,望妾身冒死以諫,親賢臣遠人,與大將軍君臣相得,還下一個安寧,建一個太平盛世,不可沉溺於權勢之爭,當有至尊的擔當!”

不想伏壽此言一出,劉協反而更怒:“朕如何沒有至尊的擔當!當初先帝駕崩,兄長見害,董卓強橫,朕方才九歲,臥薪嚐膽,幾度險死還生,而今張遼為大將軍,名副其實,朕卻算的什麼皇帝,什麼至尊,身在宮中哪一日不是戰戰兢兢,在朝堂上一句話都要看張遼臉色,朕不甘心!朕要做真正的大漢子!掌禦四海,平定下,中興漢室,以祭宗廟!”

“陛下!”伏壽懇聲道:“妾身以為,孤家寡人未必是真子,君臣相得,善用賢才,方是明君,且大將軍並非跋扈之人,陛下在朝堂上大膽決斷朝事,大將軍反而喜歡,會盡心輔佐。”

“汝倒是熟悉大將軍!”劉協此時哪能聽進伏壽的話,冷笑一聲:“嗬嗬,什麼大膽決斷,朕連試探一次也不敢,隻怕張遼偽善,朕一個不當就是萬劫不複,張遼比董卓、李傕更可怕,所以朕要除掉他,以絕後患,從此再也不必擔憂,更不必做什麼嚐試!”

伏壽看劉協神情猙獰,分明是已經入了魔怔,她心中苦澀,言語不複先前激烈:“陛下熟讀經史,當知春秋之時楚平王與伍子胥之事,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全家,乃至日後招禍,今大將軍在外,正如伍子胥,此不該引以為戒麽?”

劉協臉頰抽搐了下,拂袖哼道:“大漢不是楚國,朕不是楚平王,張遼也不是伍子胥。”

伏壽看劉協那副毫不回頭的姿態,心中失望,暗道:陛下未必比得上楚平王,而大將軍遠勝伍子胥,若是陛下真的害了大將軍家眷,他日會是個怎樣的情形,妾身根本不敢去想。

她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勸道:“大將軍如此忠臣,尚且被陛下迫害,妾身不知陛下之後更欲用何人?董承麽?他當得起朝事麽?”

劉協嗤笑道:“莫非下隻一個張遼不成,朕為子,下何人不能為用!”

伏壽徹底心灰意冷,聽到劉協大言,嘴角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如大將軍這般忠義之臣尚且遭到如此薄待,那些追名逐利、心懷叵測的人又怎會成為陛下的忠臣?誰還敢竭心盡力為陛下效命?這就是孤家寡人麽……”

劉協的神色卻陡然轉厲,手握腰間長劍,額頭青筋畢露,戟指伏壽,幾乎是咬牙切齒:“皇後,朕聽人言,汝與大將軍有私,可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