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1)

【出處】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容止》

【故事】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晉為魏王。正好在這一年,南邊的匈奴來拜見。曹操認為自己容貌不雅,難以用威武的儀表鎮服匈奴人,於是就讓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

當南匈奴使臣來到魏王府時,崔季珪這個假魏王接見了他。曹操是多疑之人,對崔季珪不太放心,於是扮成一個侍從,手持一把大刀,站在崔季珪的身後。

接待過程中,曹操見南匈奴使臣對崔季珪又跪拜又誇讚,心裏非常不高興,眉毛怒氣衝天地橫著,不自覺地就兩眼直勾勾地盯住南匈奴使臣,盡管扮成侍從,卻掩蓋不住曹操昔日頤指氣使的威風。

南匈奴的使臣覺得魏王身後拿刀的侍衛表情很奇怪,好像非常敵視他們似的,一旦撞上他的眼神,總感到有一種震懾的威勢,不禁心驚肉跳。

會見一結束,曹操就派人去問南匈奴的使臣:“你看魏王這個人怎麼樣?”

南匈奴使臣回答道:“魏王儀表堂堂,器宇軒昂,風采蓋世,不是我們這些小地方的人能比的。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魏王身後拿刀的那個人身上有一股震懾人的威勢,我想他是個真正的英雄。”

曹操聽了稟報後,十分佩服這個南匈奴使臣的眼光,似乎他已看穿了自己找替身接見的事。為了掩蓋真相,在使臣回南匈奴的路上,曹操派人去把他殺了。

【含義】

“捉刀人”指很有威懾力的英雄人物。現在則用以比喻藏在背後真正的主子和高手。

這個典故反映了曹操羞慚、自卑的心理,同時也反映出真正的英雄與容貌確實關係不大,不管他所扮演什麼角色,其氣概始終是掩蓋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