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習俗認為,產婦在生完孩子後要臥床休息一個月,這一個月內不得從事體力勞動,由家人來照顧飲食起居。然而,有些地區的產婦卻在生產後就開始從事勞動,而由丈夫來“坐月子”。這是為什麼呢?
奇特的“產翁製”
雲南大理有一個叫“卡丹丹”的地方,這裏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孕婦一經分娩,稍稍休息後就馬上起床,把嬰兒交給丈夫看護。在此後的一個月中,丈夫一直在床上休息,並擔負起護理嬰兒的責任。這種由丈夫代替妻子坐月子的奇特風俗叫“產翁製”,俗稱男人“坐月子”。
據考證,我國宋代南方的僚族和越族就已經有了產翁製的風俗。《太平廣記》對此做了詳細記載:“南方有僚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由此可見,這一奇特的習俗已經延續了千年。無獨有偶,南美洲俄利諾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以及法國和西班牙交界地區的巴斯克人也有男人“坐月子”的習俗。
產生的原因
一種說法認為“產翁製”源於“模擬巫術”,另一種說法認為“產翁製”是遠古時代的母權製度的產物。
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產翁製”作為一種信仰,能夠以巫術和禁忌的形式幫助孩子在日後健康成長,同時也能保佑妻子遠離疾病。據一本有關婆羅洲達雅克人的曆史的書籍記載:“當一個婦女難產時,就叫來一個男巫,用巫術來幫助產婦進行助產,同時另一個男巫在門外假裝成那個孕婦,把一塊大石頭放在他的肚子上,並用布連同身子一起包裹起來,用以象征肚子裏的孩子。然後,照著屋子裏的那個男巫對他發出的指示來行動,他不斷地移動著身上的石頭,象征著肚子裏的孩子即將出世。”這種“模擬巫術”的行為與“產翁製”基本相似,因此有些人據此推斷,“產翁製”源於“模擬巫術”。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認為,遠古時期是母權製度,女性是生活的主宰,女人有了孩子就代表後繼有人,因此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地位也變得更高。孩子會隨母姓,並且一直跟隨母親長大,而男子則始終處於服從的地位。後來,隨著男性地位的提高,人類開始走向父係社會。這時,男子對於以往那種子隨母姓的社會現狀再也不能容忍了,他們要剝奪女性的這一特權。但是,男人畢竟不能生孩子,所以他們就開始模擬女性分娩,替代產婦坐月子,“產翁製”就這樣誕生了。因此,男人“坐月子”的習俗實質上就是男人為了變母係社會為父係社會的產物。
第一個“坐月子”的男人
傳說認為,第一個“坐月子”的男人是大禹的父親--鯀。《山海經》中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複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這段話是說,大水泛濫,鯀去偷帝的息壤用來堵洪水,帝生氣了就讓祝融在羽效殺了鯀。鯀生了一個後代叫禹,帝又命禹率領布土百姓平定了九州。
可是鯀是一個男人,怎麼能生孩子呢?所以有一種離奇的說法認為大禹是從鯀的背上生出來的,就像蠍子生小蠍子一樣,這種說法使這個傳說充滿了趣味。
迷點聚焦:“產翁製”起源於何時?這種古老的習俗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迷人外之音:要當好一個“產翁”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要有出色的看孩子本領,懂得基本的育嬰常識,這樣才能照顧好孩子。其次,要有極好的耐心,這可是對男人耐心和毅力的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