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人造的山洪滾滾而下,晉軍漫山遍野而逃,為爭搶存身的山頭甚至拔刀相向,多是天兵和軍魂在組團對砍。這種現象很常見,各國軍中軍魂和天兵很難融洽。
別說晉軍,就連早有準備的魏軍都被超出預計的洪水嚇了一跳,損失了數百人。
洪水來得快,去的也快。
中午驕陽高升,馬謖大軍以枯草木板鋪地,在泥濘不堪,淹沒膝蓋的濕泥中北上,數萬人前後傳遞草木,鋪路的速度不亞於正常行軍速度。
“管將軍,你看!那是晉軍李孝恭將旗!”
先鋒管亥接過望遠鏡一看,對左右將校笑說:“嗬嗬,他不是很硬氣麼,怎麼成了這幅落魄樣?”
“某以為,晉軍此時山窮水盡,不如勸降。”
張燕用不慣望遠鏡,他隱約能看到李孝恭的殘破的將旗斜斜插在山頭,山頭上的晉軍衣甲不齊,可能多是躲避洪水時丟掉了。
管亥摸著下巴想了想說:“李孝恭是晉國宗室,讓他投降何其難?與其自取其辱,不如成全他的英名。”
如果李孝恭手下還有大軍,那麼招降他還有價值,如今李孝恭手下大軍被山洪摧毀,要他何用?難道是給自己增加一個搶飯碗的對手?
山頭上的李孝恭被亂箭射死後,餘下殘存晉軍紛紛投降。
而被困守主寨的郭亮水源問題得到解決,一個個摩拳擦掌,等著援軍一到,就要狠狠殺下去,為戰死的弟兄報仇雪恨。
他手下大軍骨幹多是西涼軍,為保護郭亮安全,即使前線戰士幹渴難耐,也因為西涼軍骨幹的鼓舞和激勵,才沒有崩潰投降,都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郭亮一部並沒有混雜多少新兵,整體戰力高出其他摻水魏軍一兩籌,與晉軍相比毫不遜色。
他們之所以占據險地而被攻滅,原因就是缺水。他們的陣亡,不僅英烈,而且還很憋屈。
而山下的晉軍不斷加固營壘,重新布建防禦圈,準備死守。
而公孫策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汾陽城,另外羽林衛過呂梁山,進攻晉國堅城離石。
離石城是晉國失去河西郡後設立的太原東邊重鎮,意圖就是防備河西的秦軍。如今晉國主力盡出,離石守軍不多,多是雜亂新軍,西線失利,南線盡沒後,必然軍心惶惶,不難攻破。
公孫策坐鎮中軍,等他到達汾陽後,看到的就是一座燃燒的城市,火焰滔天,殘垣斷壁火光中隱隱可見。
“殿下,據城外流民所言,汾陽守將尉遲恭得到南線大敗的消息後就裹民北撤,城中物資與不願撤離的民眾被付之一炬!”
張虎抱拳說道,聲音凜冽,無悲無喜,在他看來尉遲恭做的無可厚非。
而公孫策身旁的朱浪長歎:“這些複活的朝代真不拿人命當命,不敢想象,如果這個天下被他們得去,我們現代人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
“如今爭奪天下,他們還要收買人心,做事還多少有顧忌。一旦天下平定,嘿嘿,人命不如草!”
說罷,公孫策一揮馬鞭,一聲清脆鞭響,座下戰馬奔騰,他對沉默的降兵大呼:“看看,這就是晉國對待晉地百姓的手段!你們,憤怒麼?”
“我公孫策雖然建立了一個國家,可我和你們一樣,是現代人!我們知道紅十字,知道什麼是以人為本!知道什麼是愛,更知道什麼是炎黃血脈!”
“你們可能會說這一切的慘劇是因為我發動戰爭才會間接引發的,沒錯!我不吞掉東魏,滅掉趙國,晉國是不會奮起一搏的!”
他聲音直震雲霄,讓沉默的投降晉軍都抬起來頭顱,目光中盡是仇恨,不知道這仇恨的對象是誰。
“這是個亂世,大魚吃小魚的亂世!我不想我的子孫成為別人的臣子,天天去跪拜;更不想看著安分守己的民眾生活在他們的暴力下,所以我一路走來,立魏國,統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