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非常喜歡讀古詩,有時即使走親戚也要隨身帶著《詩經》、唐詩等閱讀;女兒也很喜歡隨口賦詩,一隻小動物、一朵花、一片綠葉,一抹月光,都會讓她詩興大發。女兒的童言稚語也許還稱不上為詩,但她對世界與生活的細膩觀察與體味在媽媽的心中都是最美的詩篇。
窗外,大雪漫天,女兒趴在窗前無限抒情地驚歎:“啊——!我從沒見過這麼美麗的雪景,竟然就在我們家樓下!”然後又超自信地說:“我是作家中的作家,天才中的天才,現在我要作詩了!”說完如古人般背著小手,踱著方步,抑揚頓挫地脫口而出:“雪中無人知路,燈火還是如金;團圓支起春秋,快樂如此飛揚。”
這首稚嫩的詩作解讀如下:“雪中無人知路”,女兒說下著大雪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大雪將路蓋住了,看不清路在何方,外麵很寂靜。這句話寫出了室外的寂寥冷清,對後文起到了鋪墊和對比的作用。
“燈火還是如金”女兒站在窗前清晰地看到對麵樓上燈火通明中各家過年的熱鬧情景,故得此句。金黃既言燈火之顏色,又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而且對於勞碌奔波一年的人們來說新年闔家歡聚的燈火的確珍貴如金。我最初對“還是”一詞甚是不解,女兒解釋說“還是”表明家裏的燈火一直都是明亮溫暖的。寒冬大雪中的燈火最能夠描畫出人們在家過年時喜慶、溫馨、祥和的美好景象。這句詩從感情基調上是第一句詩的突轉,即由淒清轉到溫熱,場景也從室外移到室內,通過與第一句的對比更能突出家的溫暖。
“團圓支起春秋”,初聽到這句話時我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經女兒解釋後才恍然大悟:新年到了,人們歡歡樂樂的全家團圓,一年結束後的團圓也意味著又將開始新的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我特意查了字典,“春秋”一詞的釋義為“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這句話蘊含著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生活的希冀與期待之感。
“快樂如此飛揚”,慶祝佳節的人們,快樂如飛揚的雪花般漫天飄舞。把雪花和人們幸福快樂的心境聯係起來,整首詩由寫屋外的雪景到寫屋內過年的人們,再將屋外與屋內巧妙地相互融合貫通,使外在的雪花與內在的心靈感受相共鳴。
雖然女兒的詩歌是如此稚拙、簡單,但卻閃耀著她思想成長的光輝。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寫下女兒思索的痕跡,作為她新年的禮物。女兒每天都在成長——身心、思想,新年過後的五月,將迎來她八歲生日,女兒成長著,媽媽憧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