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經學與理學思想研究》係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規劃重點項目,該研究課題的立項,得到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領導和有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蒙文通是著名國學大師,亦是巴蜀文化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現當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以往學術界對蒙文通先生思想的研究還不夠,尚沒有一部研究專著出版,這與蒙先生所應占有的學術地位不相稱。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與對蒙先生的研究難度較大有關。本書的蒙文通經學思想部分由蔡方鹿寫作,蒙文通理學思想部分由劉興淑寫作。整個書稿由蔡方鹿統一修改定稿。劉興淑原是我指導的碩士研究生,現就讀於四川大學儒學文獻整理研究專業博士。她的碩士論文題目就是《蒙文通理學思想研究》。在她的碩士論文答辯中,答辯委員會主席、四川大學哲學係黃玉順教授和四川省社科院學術顧問劉平齋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哲學所李遠國研究員、劉長久研究員、向世山副教授等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劉興淑把她的這篇碩士論文作了進一步修改和深化研究,擴充成現在的規模。而我則克服種種困難,對研究難度很大、學術界少有人涉及的蒙文通的經學思想作了認真探討和深入研究。由於蒙文通經學與理學具有內在的聯係,從中也可看到蒙文通學術思想的特點,所以把兩部分合為一書出版。
書稿寫出後,按照有關規定,請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著名專家胡昭曦教授、古籍所所長舒大剛研究員作了鑒定。兩位專家對書稿作了認真嚴肅的鑒定,並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根據這些意見,我們又作了修改,力求完善。蒙文通先生哲嗣——四川大學蒙默教授長期從事蒙文通先生的著作整理和研究工作,他整理出版的《蒙文通文集》(1—6卷)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榮譽獎,並編著了《蒙文通學記》,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本書的“生平與著述”部分就是請蒙默教授修改並指正的。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借鑒了《蒙文通文集》和《蒙文通學記》中的有關論述、武漢大學蕭萐父教授的研究成果《含英咀華別具慧解——蒙文通先生〈理學劄記〉讀後》、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劉複生教授的研究成果《試論蒙文通的理學思想——〈蒙文通文集〉理學部分質疑駁議》,以及學術界的其他有關成果,這對我們的研究工作幫助很大。蕭萐父老師二十多年來一直關心和支持家鄉後學的研究工作,對蒙文通先生的研究也時時關心和幫助指導,去年秋我還到蕭公府上請教疑難,蕭老師暢所欲言,給我很大的幫助。
中國社科院資深研究員鍾肇鵬老師解放前是蒙文通先生的研究生,曾學於蒙文通先生。鍾老師對“蒙文通經學與理學思想研究”課題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時時關心研究工作的進展,給以指導。書稿寫出後,又親自為本書作序。
由於對蒙文通思想的研究難度很大,盡管我們想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但由於學識所限,還不能盡如人意。盼望在這本書出版後,繼續得到各位先進和讀者的批評指正,以便在今後進一步研究蒙文通先生的思想時,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的進步。
在本書出版之際,我們謹向給我們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領導和有關人員:蕭萐父教授、鍾肇鵬研究員、胡昭曦教授、蒙默教授、舒大剛研究員、劉複生教授、黃玉順教授、劉平齋教授、李遠國研究員、劉長久研究員、向世山副教授,以及四川大學尹波副教授等表示衷心的感謝!巴蜀書社領導和責任編輯陳紅同誌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謝意!
學界泰鬥——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老先生以九十歲高齡親筆為本書題寫書名,這是對我們研究工作的極大鼓勵和關懷。記得在二十三年前的1983年春,我參加安徽大學舉辦的中外哲學史講習班,當麵請教任繼愈先生如何治宋明理學?任公在講課之餘的休息時間,單獨給我講解了一個多小時。告訴我要首先通讀《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認真閱讀宋元明時期的理學家、理學人物及相關人物的著作和文集,然後在充分汲取學術界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發掘出新的課題來開展研究探討。並告訴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挖掘思潮、各理學流派和理學家思想的實質。二十多年來,任公的諄諄教誨一直指導著我,對我的研究工作幫助很大,至今記憶猶新,激勵著我不斷以探索未知的創新精神來從事中國哲學的研究。
蔡方鹿
2006年3月於四川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