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散文集和我的小說集《舍身崖》同時由青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的朋友、老學生向我表示祝賀,我則要向他們表達我的謝忱。正是他們對我的鼓勵、幫助,我這兩本書才得以同時出版。我要感謝的是青島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有了他們對拙作的看重和精心編輯,才有了這兩本書的正式出版;我要感謝我的老學生盛吉慶和彭京東、劉洪發、鄭學敖和薑立安,還有在四川的老學生崔順賢,是他們對我的支持與幫助,才有了這兩本書的順利出版。
老學生崔順賢為我這本書寫了篇很不錯的序言,這是我要特別感謝的。他一聽要他寫序,表示十分惶恐,一再推辭,說學生怎敢給老師寫序?我反複和他說,這事我一不請領導,二不請名人,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對我作品也不熟悉,要他們現讀我的書稿,他們哪有時間和耐心?對人對書都不了解,是無法寫序言的,我寧願找了解我這個人又讀過我的作品的人寫,哪怕是我的學生。而且學生給老師寫序言是不乏其例的,書法家王懋老師的書法集就是他的學生史春堂寫的序。我寫過一篇小說《傅青主進京》,看有關傅山的材料,知道他的《霜紅龕集》有20多篇序,大部分是他的學生給他寫的。一些名人都讓學生寫序,我這個普通尋常的人為什麼不能?
我還要特別感謝崔傳富先生給我這兩本書題寫了書名。崔傳富是我的朋友,他是全國知名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大篆,在全國多次書展屢獲大獎,受到著名書法大家的好評。他的題寫,為拙作大為增色,所以要特別感謝他。
以寫散文知名的劉曉芳女士寫了篇介紹我的文章,在《今日平度》、《平度文藝》報刊上發表過。除了一些溢美之詞,我覺得還是寫出了我這個人的。在我刪節了一些段落後,作為附錄收在這本書後,目的是想讓讀者了解我這個古稀之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本書的。在此,對劉曉芳也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還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同事樊吉芳老師。他的漢語水平很高,在查找錯別字發現病句方麵的能力我自愧弗如。以前我寫出的文章都要請他看一遍,我曾說不過他這關我不放心。前幾年他搬到青島去了,再不那麼方便了,這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未過他的目。到這書在出版社排版了,我越想越膽虛,猶豫再三,還是把書稿發給他。他細致地看了一遍,果然發現了許多我自己根本發現不了的錯。所以我要在這裏特別感謝他!
同時出版的這兩本書在編選上有所不同:迄今為止我一共寫了10篇小說,像自己的孩子,看看哪個都不忍心舍掉,這些小說將近30萬字,正好可編成一本書,於是就都收進去了。散文卻不然,到現在我寫的散文長長短短有近百篇了,都選上,那書得多厚?於是我選了50來篇編成這本散文集,這就超過30萬字了。有些可以說是忍痛割愛的,其餘自己覺得都不錯,“孩子”長得挺稀罕人的,沒有辦法,隻得舍棄。這無疑是種憾事,這遺憾隻有到我出全集的時候才能補償了——如果我能出全集的話。
這本集子裏有幾篇是我2006年出《知暖集》時選入其內的。之所以又選在這書裏,是我想把我看上眼的散文集中在一起。見一些著名作家,一篇文章出現在他的不同書裏,這種現象並不鮮見,所以我也就效一下尤這樣做了。
至於我這些散文寫的是些什麼東西,我就不在這裏絮叨更不“王婆賣瓜”了,有文章在,請讀者自己看!
至於書名為什麼叫“隨筆”,我是這樣想的:隨筆是不拘一格,隨手寫來的散文。我這本書裏的文章,大多數正是這樣的東西。我曾說,我寫散文,大多是不用腦子,不講套路,有感而發,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到哪裏算哪裏。這樣隨隨便便,隨手寫出的東西,正合適用“隨筆”這名字。我又住在文豐小區裏,於是就有了《文豐居隨筆》這本書。
(2010年10月23日於平度文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