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娛晚年(序)
崔順賢
打開郵箱,見有王明章老師的電子郵件,不勝欣喜。心想,或者有新作發來以饗弟子,或者他老人家終於敲定了今年來川遊玩日期。打開一看,卻是要我為他將要出版的散文集寫篇序言,並以附件形式發來了洋洋20多萬言的書稿。
我不禁惶恐不已!作為學生,我哪有資格給老師的作品寫序?憑王老師的人品學識、文學功力和創作成就,他就是“高山”,我隻有“仰止”的份兒,哪敢對他老人家的書說三道四?
看過王老師有關我的那篇散文《一部〈聊齋誌異〉和一個老學生的故事》的人都會知道,由於我在學生時期的無知和粗心,自己曾經給王老師帶來過不快和損失,這成了我的一塊心病。直到2006年聯係到老師,給他寄了兩套《聊齋》去才稍覺心安,但仍怕老師對我心存芥蒂。令我出乎意料並十分感動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在震後第三天王老師打通了我在成都的電話,詢問情況,話語中充滿了對我的掛念和關懷,這讓我深受感動。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欠恩師的太多,作序之事既然老師選中了我,如果自己有其能,就算又完成一次老師布置的命題作文,也未嚐不可。但是,又生怕自己孤陋寡聞,學識淺薄,把恩師及其大作寫小了。因此,曾數次懇請老師另請大家。然而老師說學生給老師作序的例子很多,他不想求名人大家,也不想找別人,就找我。這樣,我也就不得不勉為其難了。
認識王老師,是1972年春天。他是我所在的青楊高中二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教我們語文課。在三尺講台上,王老師以他認真的態度、廣博的學識、幽默的風格、嚴謹細致的講解,調動了大家學語文的積極性,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雖然時間過去快40年了,但王老師當年在講台上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瀟灑風采依然曆曆在目。
王明章老師40年教書育人,是桃李滿天下的名師;70載人生曆程,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王老師知識淵博,學養深厚,在曆史、文學、書畫、篆刻等方麵均有一定造詣,他的為人謙遜親和,樸實厚道,是被大家敬佩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師長。一些朋友包括一些未曾謀麵的博友讀了王老師的作品,都盛讚王老師是大器晚成,評價王老師“年屆古稀,生活安適,本當頤養精神,安度天年,然仍懷老驥伏櫪之念,奮與時俱進之誌”,“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與時間爭奪著生命的價值,力爭活出人生的精彩”。對此評價,我覺得固然不錯,但至少還缺點什麼。王老師是一位堪稱一流、名震一方的成功教師,以教壇立業,那是他一直引以為自豪的正業。王老師愛好寫作,但愛好讓位於正業,工作時無暇提筆,退休後有了時間,這才又重拾舊好,以至筆耕不輟並寫出佳作結集成書,他是把別人打麻將、玩撲克的時間用來研讀與創作的,這隻是他異於常人的一種自娛方式,卻在自娛自樂中結出碩果,成績斐然。他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隻是如“是金子必然會發光”一樣的偶然中的必然,是他精彩人生異於常人的“又一春”式的精彩。
王老師70歲學會電腦後,就每天在鍵盤上敲文章,這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一種安度晚年的生活形態。他曾在本書中的《側身於青年人之中》說:“退休後年屆70找到了電腦這玩意,頓覺自己進入了一片新天地,自己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好像重新開始了一段生命曆程……現在是一天不上幾次網,覺得這一天像沒了生命似的。”他還對人說:“除了讀書寫文章,已經不會別樣的生活。”王老師2006年第一部作品《知暖集》出版後,他又寫出了幾十萬字的作品。近來,他把自己的小說和散文重新編排,分別結集成書,令我寫序的正是他的散文集——《文豐居隨筆》。
他這本書以“文豐”名之,沒有別的意思,隻是因為王老師的住處在“文豐小區”,而集子中大部分文章是在這個小區裏寫出來的。但是,這書名也自然會使人想到王老師在文學的田園裏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層意思。
全書30餘萬言,共收錄50餘篇篇幅長短不一的作品。內容涵蓋了寫史、懷舊、記人、憶事、紀遊、賞物、評事、品文等等;形式有隨筆、雜文、日記、書信、序跋等。內容五彩繽紛,形式雜然紛呈,這是一本多姿多彩的書。
這部書給人提供的審美視角,也是多種多樣的,讀完全書,你會從多方麵得到審美滿足。
在作品顯示出的風格上,你會覺得整部書如同陳釀了幾十年的老酒,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王老師的文風淡定從容,方圓隨心,輕鬆自如,似行雲流水。他曾對人說,這幾年主要去研究小說創作去了,散文隻是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憶而隨手寫下的東西,算是些“副產品”。因之,在他的散文中看不到刻意追求什麼的現象,也沒有故作深沉的痕跡,他隻是有什麼說什麼,想到哪說到哪,書裏的文章大都是率意而寫的東西。但恰恰是這種“率意而寫”的東西,往往是最有意味、最為雋永的美文,看似沒有深意,卻正有深意沉澱在字裏行間。譬如《在京日記》中的篇章,據老師說,2008年他在北京,每天出去遊逛,晚上回到家裏,就把一天的所見所感敲出來,一天一篇,一天不落。70多歲的人了,逛一天,勞累是明擺著的,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可能再搞什麼“創作”,隻是隨手一寫罷了。可這一“隨手”,卻“隨手”出了一些輕鬆自然且富有深意的好文章。據老師說,這書中的好些篇什都是這樣好像未經腦子過濾隨手寫出的,寫的速度也就是敲鍵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