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型剖麵分布於遠岸外陸架的陸源碎沉積物中,水深約100,以東經114度,北緯19.48度的站位軟泥水為例。其主要特點是:
該型剖麵與內陸架型剖麵的大多數水化學參數值隨深度變化的曲線形態十分相似,其主要存在兩點差別:
該型剖麵的濃度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濃度呈降值變化,存在增值濃度梯度。
該型剖麵的變質作用係數,隨深度加大呈降值變化。
上述與內陸架型剖麵的水化學參數值變化趨勢是相反的。
2.第二類型剖麵——陸坡濃度似正向型
該型剖麵分布在陸坡海域的半深海堆積的鈣質軟泥中,水深逾2000,以東經113度,北緯18.40度的站位軟泥水為例示之,其主要特點是:
(1)礦化度隨深度加大呈增降相間變化,濃度曲線呈鋸齒狀,但總趨勢是向增值的方向演變,構成似正向型濃度曲線。宏量組分陰離子與濃度曲線形態相似,濃度隨深度加大呈降值變化;而由離子濃度變化幅度較大;似濃度變化幅度較小,濃度曲線近似直線型。
(2)微量金屬組分與擬濃度曲線形態相似,前者曲線凸凹起伏較大,而後者凸凹起伏很小,而增高變化甚微,幾乎呈直線型剖麵,
(3)痕量金屬組分濃度隨深度增大呈降值變化,且變化幅度很大,而保持在相同濃度水平上。
(4)生物成因組分,濃度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而還有濃度呈降值變化,不存在濃度梯度。
(5)變質作用係數除比值呈增降顯著和比值呈增值外,其它比值增降甚微,基本上保持在同值水平上。
3.第三類型剖麵——內陸架濃度反向型剖麵
該型剖麵主要分布在海南島的海濱地帶的濱海陸源碎屑堆積物中,水深約100,以東經0度,北緯17.39的站位軟泥水為例示之。其主要特點是:
(1)礦化度隨著深度加大呈現降值變化。宏量組分與財濃度曲線變化趨勢相似,但呈直線型。
(2)微量金屬組分與財濃度曲線變化趨勢相似。但濃度曲線形態與其相反,呈增值變化。
(3)痕量金屬組分,濃度隨深度加大呈降值變化,但保持在相同濃度水平上。
(4)生物成因組分總還有與濃度曲線形態相似,均呈降值變化,濃度呈降值後又增值的變化,而無濃度梯度。
(5)變質作用係數比值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呈增值後又呈降值變化,且變化幅度很大,其它係數比值,變化甚微呈直線型。
4.第四類型——內陸架低濃度型剖麵
該型剖麵分布在珠江口向南延伸的近岸陸架陸源碎屑沉積物中,水塗約30,以東經113.40、北緯21.40的站位軟泥水為例示之。其主要特點是:
(1)礦化度為異常低濃度,上部的僅為108,比其它型剖麵的軟泥水和上覆底層海水的礦化度低3倍之多。礦化度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且增值幅度較大,宏量組分與財濃度呈同步增值變化,濃度呈降值後又增值的變化。
(2)微量金屬組分濃度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但保持在相同濃度水平上。
(3)痕量金屬組分與財濃度曲線形態相似,而濃度曲線發生了變異,不存在濃度梯度。
(4)生物成因組分隨深度加大呈降值後又增值的變化,而還有則與此呈相反變化,不存在濃度梯度。
(5)變質作用係數化比值隨深度加大呈增值變化,呈降值變化,其它係數比值隨深度加大呈增值或降值,後又呈降值或增值變化,似有其底層比頂層的係數比值總是要低。
(6)與其它軟泥水相比呈顯著低異常。上述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部位軟泥水化學剖麵類型的顯著差異性,反映了它們各自具有形成演變的特殊規律性,這種特殊規律性取決於賦存其介質環境的屬性,以及在水岩係統中發生的後生地球化學作用。軟泥水與其介質圍岩構成了複雜的動態平衡水岩相互作用係統,其化學成分總是力圖與介質環境相適應,在其改變自身化學麵貌的同時也改變著介質的物化性質。
(四)軟泥水化學麵上分布的規律性
目前把握的軟泥水化學資料雖然分布範圍很廣,已覆蓋到陸架、陸坡、甚至深海海域,但畢竟獲得軟泥水的站位數量有限,且展布不勻,因此采用讀製軟泥水化學平麵圖和剖麵圖,並統一選取軟泥柱樣頂部的軟泥水化學參數值作圖。將兩者配合使用,既可彌補麵上資料較少的缺陷,又可充分揭示軟泥水化學參數值變化的信息,這樣可較係統地揭示軟泥水化學的變化規律性。
在本項研究中,主要編製了軟泥水濃度場、金屬組分濃度和兩對比值等值線圖。
1.軟泥水濃度由北朝南呈顯著增值變化,其變化幅度為20~35,在北緯21度以北近岸地帶分布的是濃度較淡的軟泥水。分布範圍很小,這條淡化帶呈條向分布;其南軟泥水濃度為35,分布範圍很廣,且穩定,可視為軟泥水的主體濃度值,比其上覆底層海水的濃度要高。
軟泥水的比值變動範圍為0.76~0.82,其值比通常采用的海洋水均值0.87要低,且比該區上覆底層海水的比值(變動範圍為0.80~0.84)也低。
軟泥水的比值變動範圍為220~260,其值比通常采用的海洋水均值300要低,比其上覆底層海水的比值(變動範圍為310~340)也低。
軟泥水中從金屬組分濃度場將在第六章中陳述和分析,這裏不再贅述。由此可見,軟泥水的濃度場與海洋水基本近似,除研究區北部分布有較低的淡水帶外;其比值與海洋水或底層海水的均有顯著差別,表明不同濃度的軟泥水化學均已發生了變質作用。
僅以上述軟泥水化學參數來反映其麵上的變化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選擇了北緯18度~22度和東經114度~115度之間由北朝南的延展方向上,由香港南側朝向中沙群島方向延伸,穿越近岸——內陸架——外陸架——大陸坡——深海盆地的多種海底地形地貌類型的軟泥水化學參數線型剖麵輔以示之。
軟泥水礦化度由北朝南至站位時,礦體度驟然下降構成曲線的低穀降低到128之後濃度曲線複又抬升,至深海盆地出現濃度的最高值。
2.構成軟泥水濃度的主要宏量組分陰離子中除開7外,和陽離子濃度變化與財濃度曲線形態具有相似性。
3.軟泥水的微量堿金屬組分,和生物成因組分以及濃度曲線與財濃度曲線形態具有相近性,而有曲線形態發生變異。
4.軟泥水的含量曲線與財濃度曲線形態具有相似性。
5.軟泥水在站位時濃度曲線上抬,與財曲線相反,之後呈不同程度的增偉變化。
6.軟泥水的濃度曲線微有抬升,基本上保持在相同濃度水平上,不隨軟泥水濃度變化。
7.軟泥水的變質作用係數兩對比值曲線由北向南漸趨抬升;對比值保持在等值水平上;四對比值在陸架海域呈降值變化,之後朝陸坡方向呈增值變化。
該軟泥水化學線型剖麵基本上反映了由近岸——陸架——陸坡——深海盆地延展方向上軟泥本化學參數值分布的一般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