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送來的人情(3 / 3)

他雖沒再多說,我卻明白,他剛才是把我和奶奶的麵色看進了心裏,這應該算是他的提醒和解釋吧。

家裏買過彝人,我自是知道彝人的價格比漢人低很多。可大哥和浩清哥買回來那納家人,真的都很勤快,而且我也跟彝人相處過,對他們真的並無偏見。

我是入境隨俗的買過人,算是違反了現代的道德底線。但也必不會讓人家一家分離,而隻要壯勞力,如果真那樣安心的做了,我就不再是自己了。

心中感慨,我卻笑道:“這倒不用,我家大人都會同意的。如果方便,那就煩請阿夥大叔這次回去,幫我家物色幾家人。至於勞力方麵不用考慮,勤快老實的一大家子也沒關係。”

他仿佛已經明白我的用意,沒再多說,爽快的笑道:“成啊,永仁那邊地薄莊稼不好長,我給我家老爺回稟一聲,明天就能給你送幾家來。”

“明天?”我忙擺手道:“這事不急的,如今正在著緊蓋房子,人來了也沒個住處了,到時忙完這些,也才會買山開荒。到時煩請阿夥大叔給遞個信,我家這頭應過去一趟拜見餘大老爺的。”除了少數有家族或有些錢的人是自由身,彝人基本都是大土司的奴隸,買他家的人,自得親自去一趟了。

“你家在外邊路口建那房子,就是要給家奴們住的?”他很是驚訝的看著我。

他問到村裏進來路口建那些房子的事,才讓我想到,要私辦學館,是得到官府備案的。

“不是,那裏是準備建個學館,讓孩子們有個讀書的地方。”搖頭說完,我才是正色問道:“阿夥大叔,聽說私辦學館要到官府備案,我家這去備個案後,不知道還有什麼需要辦的?”

他明顯一愣,不可思議道:“我這回去,給你家直接備個案就成,不需要什麼雜事了。隻是建那麼大的學館,怕是有些浪費吧?畢竟現在有那錢上學的,可不多。”

不等我回話,他恍然笑道:“芽兒,你家那是辦的義學?”

義學,就是免費上孩子讀書的學館。

回過神來,我才輕笑道:“也不全是,畢竟我們這地方偏,隻是個小山村,會來進學的孩子除了普通百姓家的,也就是我家幾房下人的孩子,家裏想讓他們卻識識字。我家大人商定著,不收束脩,隻是讓來進學的孩子,每半日幫忙做些活,充抵學費,另半日才讀書識字。”

因是要備案,我自是說得有些詳細。但不該說的,自也沒多說。

這樣既學了識字,也學了農人的本行,將來如何,就看孩子們的天份和理想了。而且那學校,還是為家裏配培養人才的搖籃。這些話,我自是不會說出來。

“讓家奴的孩子進學館?”他有些愣神,而且顯然隻注意到了這句。

看到他麵上,顯出不太認可的表情,我並沒在意,隻笑道:“嗯,年紀太小的也幹不了多少活,讀些書識點字也是好的。”

古時的剝削者,不願意讓奴隸有學問,怕他們開闊了視野,生出多的心思,在反抗壓迫時還增加了能力。就如古時,不喜女子讀書,不讓女子為官,而說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自也多是想以此,來壓迫女人鞏固男權。

可有壓迫才有反抗,善待奴隸必能留住人心,何用擔心反抗?

我邊想著心事,邊與阿夥有一句沒一句的,就這麼聊著,沒過多久,中午開飯了。

中午是稀飯加雜糧麵饅頭,還配了一道青椒炒肉片,一道涼拌的黃瓜。

阿夥是客,自是與我們這些主人坐了一桌,奶奶也加了菜。所以我們桌上,多了一盆幹煸兔子、一盆麻辣水煮魚、兩碗芹菜炒臘肉。

他帶來的18人,被奶奶給安排到了旁邊兩桌,自是跟村民們,吃著中午一樣的夥食。

一陣客氣招呼後,我們吃得香甜,但阿夥卻是忍不住的四下打量。

中午飯是絕對管飽的,東西兩個廚房做的夥食都一樣,而且如今每天中午,都是稀飯饅頭加一葷一素。饅頭,還是用甘蔗水和麵,所以帶著淡淡的清甜。

村民們早已沒以前那樣的拘謹。到了中午飯時,大多都已帶著收獲的東西趕回來吃飯,早人搶著位坐下,沒位子坐的,自己動手拿了大土海碗和筷子,稀飯饅頭要吃多少都自己取,素菜也自己動手盛,再領一大勺張老太給分發的肉菜,然後就在院中蹲著吃。

村民們也都自覺,限了量隻有一勺的肉菜,他們領過一次的,必不會去領二次。吃完了飯,也自覺的去洗用過的碗筷。

這些,我們都已經習慣。可這壓迫習慣了農奴的阿夥,顯然是被驚住了。

想到這些,我忍不住的咧了嘴笑。真希望今天的見聞,能讓他改變一下原有的觀點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