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人反對,但堅信人“冷凍”後仍可複活的專家大有人在。比如,1972年成立的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世界最有影響的人體冷凍中心,到2011年12月31日為止,擁有957名會員,並有110人接受了人體冷凍保存技術服務。這些科學家認為,低溫環境可使活組織的代謝活動能力顯著降低,當外界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肌體細胞既不會衰老,也不會退化,而是處於“生命機會停頓”的狀態,因而使生命得以永恒封存。一般認為,生命停止活動的溫度區間是-50℃~-15℃,一旦能順利越過這一段臨界溫度區域,則不管冷凍多長時間,該生命都將被保存下來,而一旦獲得解凍,就可能恢複生機。
雖然目前還沒有冷凍後再複活的實例,但是科學家仍然信心滿滿。因為有科學家曾成功使32000年前的微生物“複活”!32000年前,這種微生物在阿拉斯加的一個水塘中凍結之後便一直沉睡,科學家發現之後便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將其激活。所以,科學家相信,雖然相對於身體構造簡單的微生物,人體複活要複雜得多,但隻要將麵臨的難題一一破解,再造生命的凍結術並非天方夜譚。
早衰的小老頭
12歲的男孩塞斯·庫克居住在美國的華盛頓州達令頓地區。如果從未謀麵,你會想當然的認為12歲的庫克一定是天真爛漫,童稚十足,但當你真的見到庫克時,肯定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庫克頭發早已掉光,頭皮上布滿了青色的血管,滿臉皺紋,牙齒鬆動,胸呈梨形,鎖骨短而發育不良……沒錯,他的確就是剛剛12歲的庫克,但這是怎麼回事呢?他為什麼會長得像80歲的老頭呢?
經過診治,原來庫克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早衰症。這種疾病在全球也不過隻有幾十例,得了這種病的孩子就會出現庫克那樣的症狀。
早衰兒童剛出生時一切都很正常。然而,在一年之內,他們的成長速度減緩,不久之後,他們個子比其他正常孩子要矮,體重要輕。雖然具備正常的智力,但會出現庫克那樣的症狀,如頭發斑禿,皮膚褶皺而鬆弛、牙齒脫落、鼻子扁縮、臉與下巴偏小、與腦袋大小極不相稱、眼睛凹陷、在麵頰和手臂的皮膚上分布著若隱若現的老年斑,整個像一位80歲的老人。而且,他們還患有老年人才有的多種老年疾病,如關節僵硬、髖部脫臼和嚴重的心髒血管疾病……
這些兒童為什麼會患上早衰症呢?
人們現在對兒童早衰症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這屬於一種十分罕見的兒童身體機能嚴重失調的疾病。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兒童早衰症的發生,則一直困擾著醫學界,目前還沒有針對兒童早衰症的有效治療方法。
有人曾有過疑問,早衰症是不是屬於先天遺傳疾病呢?對此,科學家還不能確定。但有科學家發現,早衰兒童的人體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末梢就會縮短一些。這會不會就是導致兒童早衰的病因呢?目前醫學界還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為了早日找出早衰症的原因,有研究人員利用患上早衰症的小鼠和早衰症患兒的細胞進行了比對分析,比較兩者及正常細胞的衰老速度、染色體異常、基因損傷反應和修複功能等情況。
結果發現,早衰症患兒的細胞比正常細胞更易衰老,並且其染色體更易丟失或斷裂。2003年,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兒童早衰症研究基金會、紐約州學院和美國密歇根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兒童早衰症是由單個基因的微小變異導致的。他們發現,兒童早衰症並非遺傳所致,而是人體內一種名叫LMNA的蛋白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LMNA主要負責細胞核之間的相互鏈接,一旦它發生突變,將會使細胞核處於不穩定狀態,加快人體的發育和衰老,其速度是正常速度的8倍,從而導致早衰。
研究小組負責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表示,這段獨立的基因(LMNA)現在能被複製成7種不同的基因,通常基因的突變結果同發生基因突變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基因發生突變位置的不同,將會導致人們患上不同的疾病,比如肌肉營養失調、脂肪代謝障礙、原發性心肌病以及神經病等疾病。我們現在關注的這段引起兒童早衰症的基因十分特殊,因為它(LMNA)直接影響基因的鏈接,它的突變會對整個人體造成重大的影響。
現在,人們已經找到了兒童早衰症的病因,相信經過醫學家的努力,早衰症兒童有望得到有效醫治,有望像正常兒童一樣健康成長。
族譜上的“矮人”詛咒
幾年前的一天,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的兒科主任醫師魏麗珠接收了一個奇怪的病例:一位母親認為她的兒子可能受到家族的詛咒,將來會成為一個矮人。身為醫生的魏麗珠起初對這一說法並不相信,可是隨著了解的深入,她覺得這件事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
這個母親名叫小娟,她的兒子毛毛隻有11個月大,身高大約為65厘米。一般11個月大的孩子身高應該至少75厘米,毛毛的確有點矮,可孩子早長晚長各不相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毛毛爸爸小許出現的時候,魏醫生就不這麼認為了。隻見他身高隻有1.4米左右,而且腿有點跛。隨後,小娟就給魏醫生講述了一個關於小許家族的可怕詛咒。
小娟和小許結婚沒多久,小娟就懷孕了,她把這個喜訊告訴了小許。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小許好像並不怎麼高興,而更讓小娟傷心的是,小許的家人竟然勸她把孩子打掉。小娟說什麼都不同意,無奈之下,小許的家人告訴了小娟一個令她非常震驚的事情:他們家族有一個可怕的詛咒。凡是個子矮的人,他們的第一胎都是矮人,一連幾代都是這樣。小娟對此無法理解,於是,小許的家人講述了詛咒的由來。
小許的祖母是許陳氏,她個子很矮,但跟丈夫的關係非常好。不幸的是,許陳氏的孩子中老大、老四、老五個子都比較矮。後來,許陳氏的孩子都相繼結婚生子,老大、老四和老五也不例外。然而,老大生的第一個孩子也是一個個子比較矮的人;老四生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小許,他的個子也不高;老五的第一個孩子個頭也很矮。由於連著兩代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許家人對此非常擔心。後來,他們從族譜中總結出一個規律:一般情況下,家族中個子矮的人的第一胎肯定受到了詛咒,這個孩子生出來後個子會特別矮。因此,當得知小娟懷孕之後,小許家族的人就開始著急了,他們擔心,小娟肚子裏的孩子會是一個矮人。
小娟聽了他們的講述之後,也開始擔心起來。於是,經過考慮之後,她忍痛打掉了第一個孩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後麵的孩子是健康的。第二年,小娟再次懷孕,並順利地生下了毛毛。一家人為此非常高興,大家都認為打掉第一胎之後,詛咒就解除了。可是,隨著毛毛一天天長大,小娟總覺得孩子有些不對勁,毛毛的個頭似乎越長越慢了。小娟擔心毛毛將來可能會長不高。
於是,崔主任和助手來到了遠在蘇北的小許家,給他們家的每一個矮人檢查了身體、采集了血樣。之後,崔主任還請當地醫院為他們進行了X光檢查。在X光照片裏,醫生們發現了這些矮人身上的很多病變,其中兩點非常明顯:第一點,相比正常人椎骨之間明顯的軟骨組織來說,這些人的軟骨很薄,椎骨每一節也比正常人要短,加上他們的脊柱呈S狀扭曲,所以整個人就比較矮;第二點,他們的股骨頭幾乎沒有發育,作為行走時的運動關節,它的磨損非常嚴重,所以這些人行走困難。而最讓醫生們揪心的是,這樣的兩種病變,在毛毛的X光照片中也有了初期的表現。
一個家族幾代人都有同樣的病變,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基因,可到底是掌管身體哪些組織的基因出了問題呢?目前醫生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這需要進行一係列的實驗。但有一點可以證實,所謂的“詛咒”根本不存在,是特殊的基因造就了今天的矮人家族。
愛文身的遠古人
1722年,一位來自歐洲洛戈威恩探險隊的隊員在登上波利尼西亞群島時,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幾個當地的土著居民赤身裸體地出現在探險隊員麵前,他們一絲不掛,卻一點也不害羞。難道他們沒有羞恥之心嗎?其實,說他們赤身裸體也不全對,雖然他們沒有穿衣服,但是全身上下都繪滿了文身,就如同穿著一件貼身的緊身衣。為什麼這些土著居民如此熱愛文身,以至於連衣服都不穿呢?
於是,這名探險隊員大膽地詢問了當地的村民。對於這個問題,村民也非常詫異,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這樣文身,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文身!也許這隻是一種習慣而已。不過,這些土著居民的先祖們為什麼如此鍾愛文身呢?對於這個問題,人類學家們早有研究,答案卻是五花八門。
說起文身的曆史,就不得不從“繪身”說起。繪身指的是用某種方法把各種彩色的顏料塗抹在人的身體上。這種繪製的花紋盡管色彩鮮豔,但很容易從身體上洗去,隻能作為臨時性的裝飾。因此,古人想出了一個將裝飾永遠保存下去的方法,即文身。和繪身不同,文身要人為地給皮膚造成創傷以後留下傷痕,或者在被針刺過的皮膚上塗抹顏料以保證色素經久不褪。
可想而知,文身定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但既然痛苦,遠古人為何還樂此不疲,一代又一代地將文身傳下來呢?
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分析,雖然過程痛苦,但是文身在他們的信仰裏占有重要地位。據現有的人類學資料顯示,在有關繪身和文身的事例中,最常見的圖案便是本部落的圖騰或文字。在遠古人類的心目中,本部族的圖騰象征著自己的祖先或象征著最受崇拜的主神,因而在身上繪有或文有這些圖案就能夠得到神靈的保佑和幫助。比如,中國古代南方的民族崇拜龍,人們總是喜歡把龍文在身上。
但也有學者認為,文身的主要原因是出於某種巫術或者宗教目的。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在出發打仗時全身都會塗成紅色,而為死者舉行喪禮時,他們又會把全身塗成白色,希望以此得到天神的庇佑。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遠古人文身,愛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愛美,所以他們才會忍痛文身,而其他的如圖騰崇拜之類的意義則是在遠古以後逐漸衍生出來的。比如新西蘭土著毛利婦女在成年以後,都必須在下頜部,特別是嘴唇上文出一條條的橫線,因為她們認為紅嘴唇很難看。當地的男人如果娶了紅嘴唇的女人,就會有一種恥辱感。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古人文身是把文身當做衣服來看待,他們認為隻要身上有文身,就算光著身子,也不會被認為是裸體。但是隨著服裝在人類社會中的推廣,繪身和文身則漸漸退出了曆史舞台,這不得不說正是衣服取代了文身“遮羞”的這一功能。
現在,關於遠古人為何要文身的討論依舊存在,但學者們已經意識到,在原始部落中,人們文身可能是由宗教文化和愛美等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把文身歸於某個單一原因並不符合曆史發展的潮流,也無法解釋文身這一複雜的人類傳統。
有趣的是,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如今文身又開始在大城市流行起來,眾多時髦人士紛紛文身,秀出自己的信仰、個性,看來文身又借著複古之風“卷土重來”了。
肉身不腐的奧秘
自古以來,肉身不腐的現象一直讓人稱奇。
眾所周知,埃及的木乃伊是用特殊的防腐香料製作而成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處理過的屍體會變得幹癟,不會變質,這就是所謂的“幹屍”。
難得的是,世界上還有保存良好的“濕屍”。這類古屍雖然曆時彌久,但死者看上去和剛剛死去時差不多,甚至皮膚還保持著彈性。唐朝的元際禪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唐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元際禪師已經91歲高齡了。他自知時日不多,就回到故鄉衡山的南台寺,從此不再進食,每天隻喝十多碗由一百多種草藥熬成的湯。
每次喝完了這種草藥湯,元際禪師會大汗涔涔,小便頻繁。眾門徒見狀,紛紛勸他別再喝了,但元際禪師仍舊繼續飲用這種散發著芳香的草藥湯。
一個多月後,元際禪師清瘦了許多,但他麵色赤紅,目光如炬。一天,他盤腿打坐,口念佛經,安詳地圓寂了。
又過了一個多月,讓門徒們驚異的是,元際禪師的肉身不但沒有腐爛,而且還散發出藥草的芳香。
門徒們認為這是元際禪師功德無量的結果,就特意修建了寺廟供奉其肉身。
20世紀30年代,軍閥割據,天下大亂。日本間諜渡邊四郎假扮成牙科醫生,潛伏在湖南一帶。他知道禪師的肉身千年不腐,是中國的國寶,就趁機毒死了寺內的小和尚,把元際禪師的肉身移出寺廟,隱藏了起來。
抗日戰爭快結束時,渡邊偷偷地把元際禪師的肉身偽裝成貨物,帶回了日本。
剛開始,渡邊把元際禪師的肉身放在自己鄉間的住處,後來又將其移到東京郊外的一個地下倉庫中。
直到1947年,渡邊病重身亡,人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才從他的日記中知道了這個秘密。
日本當局立刻派人找到那個倉庫,打開門一看,眾人震驚:隻見元際禪師盤腿而坐,仿佛剛剛死去。
人們經過檢查得知,元際禪師的腹內並無一點汙物,體內滲滿了防腐的物質,而且嘴和肛門都封住了。
專家認為,木乃伊隻是保存了身體的軀殼,不足為奇,但元際禪師的肉身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竟然能千年不腐,這真是奇跡。
至於元際禪師肉身千年不腐的原因,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他臨終前飲用了大量草藥湯,在體內形成天然的防腐劑。但草藥湯是由哪些草藥配製而成的,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
令人毛骨悚然的冥婚
2007年,曾經因《閣樓男女》而紅遍亞洲的韓國女明星鄭多彬因抑鬱症自殺身亡,讓喜愛她的觀眾心痛不已。然而4年之後的2011年卻突然傳出“鄭多彬母親為女兒操辦婚禮”的新聞!死去多年的鄭多彬如何還能舉辦婚禮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鄭多彬未婚辭世,她的母親舍不得女兒在另一個“世界”孤單,因此便為女兒舉行了一場“冥婚”,新郎也是一位未婚而卒的男青年。但什麼是“冥婚”?為什麼死去的人仍要結婚呢?“冥婚”有其存在的意義嗎?
其實,冥婚在我國古已有之,是一種民間習俗,可分為兩個死人結婚和活人與死人結婚兩種情況。在漢朝以前“冥婚”就存在,宋代最為盛行,且“冥婚”多出現在富裕之戶,貧困農家則很少辦,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為其兒子曹衝辦的冥婚。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最心愛的小兒子曹衝病死,曹操傷痛不已,尤其為此兒生前尚未議親訂婚感到遺憾。恰巧,司空邴原的小女兒也夭折不久,曹操便建議兩家聯姻,讓這對小兒女作為夫妻,合葬一穴。司空邴原以於禮不符回絕,曹操隻好作罷。不久,有人聽說一戶姓甄的人家也有女兒夭折,便居間做媒,使已死的曹衝娶甄氏亡女為妻。於是兩家挑選吉日舉行“婚禮”,儀式一如活人所行,然後再辦葬禮,將兩棺合葬一穴。
到了清代,在封建貞潔觀的影響下,這種婦女殉葬冥合的習俗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禮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衝擊,冥婚現象似乎才退出了曆史舞台。
為什麼在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卻又出現“冥婚”事件呢?
對此,社會學家表示,“冥婚”其實並沒有消失,延續幾千年的封建陋習並不會突然消亡,在民間,“冥婚”依然有其生存的土壤。
據社會學家分析,人們為死去兒女舉行冥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死者的家人害怕死者死後作祟。在古代,有的少男少女在訂婚後,未等迎娶完婚就因故雙亡。老人們便認為,如果不替他們履行婚禮儀式,他們的鬼魂就會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為他們舉行一個陰婚慶典,最後將他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也免得男、女兩家出現孤墳。
再者就是為人父母者自身的情感需要宣泄。有的少男少女還沒訂婚就夭折了,老人們出於疼愛、想念兒女的心情,認為生前沒能為他們擇偶,死後也要為他們完婚,做到盡父母的責任。其實,這也是活著的人情感寄托的一種方式。
另外,還有學者表示,“冥婚”還有一方麵原因是封建迷信利益化的結果。
封建社會人們迷信於所謂墳地“風水”,認為出現一座孤墳,會影響家宅後代的昌盛。一些“堪輿之士”,也就是俗稱的“風水先生”,為了掙錢,也竭力慫恿冥婚。而這些古老陳舊的思想,隨著曆史朝代的更迭,也世代相傳下來,致使“冥婚 ”現象流傳至今。不過,無論是為人父母者出於疼愛已亡故的子女而舉辦冥婚,還是生者欲表示與死者堅持堅貞不渝的愛情而舉辦冥婚,這都是為了完成感情的寄托,於“情”似乎可以理解。
但相關的法律人士認為,在今天這樣一個法治社會裏,人們對“冥婚”現象不能感情用事,而應站在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正確地認識生死,倡導科學,破除迷信,使“冥婚”這種封建陋習沒有適合的土壤,直至最終消亡。
“死而複生”的真相
2006年的6月19日,對於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塘步鎮的坤蘭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她去世兩天的丈夫金石突然“複活”了……
40歲的金石一直受糖尿病的折磨,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他隻能臥病在床,由年邁的母親定時送水送飯,而他的妻子坤蘭則在外麵打工掙錢。6月17日上午,金石的母親照舊來到金石的床前,卻發現金石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於是,她急忙叫來金石的大哥。金石的大哥看到金石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而且身體僵硬,便立即請來當地的驗屍人。驗屍人說金石已經斷了氣。這讓金石一家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悲傷之中。金石的大哥連夜叫回金石在外打工的妻子和女兒,準備給金石辦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