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經濟日報訪印代表團訪問了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協會、印度報業托拉斯、《金融快報》,筆者作為成員之一參加了活動。在亞格拉參觀世界建築之奇跡泰姬陵,天熱,走得累,我到建築主體的背陰處乘涼。我把《雷鋒身邊的人》帶在身邊,順手從包中取出翻看——這本書是新世紀雷鋒叢書之一,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一旁,一群穿著校服的小學生也在歇息。他們看到書中的照片,感到好奇,湊過來看。他們是BEL-AIR公立學校的學生。
我問:“你們知道中國的雷鋒嗎?”
他們回答:“NO,NO!”——不知道。
小男孩雷伊波讓我講雷鋒的故事。我在講著,對麵的亞穆納河在流著,小朋友們圍攏來在聽著。
亞穆納河流經1380公裏,彙入恒河;雷鋒的故事,不遠萬裏傳來,彙入這些印度小朋友的心河,純潔、友善的浪花在泛著。
天真可愛的雷伊波,舉起兩個小拳頭,稚嫩的聲音說著:“我要學雷鋒!”
泰姬陵主體建築很大,我從其背麵,走到了正麵,小朋友們一直跟著,很感興趣地聽著雷鋒的故事。小姑娘普佳走在我身旁,豎起大拇指:“Leifeng——Very good !Very good——Leifeng!”小朋友很快都學會了“雷鋒”的發音。
小朋友從未聽說過雷鋒,一聽眼睛就放光,心中就共鳴。屬於世界的雷鋒,體現的是人類的永恒的善,善是世界的通行證。
萬物在天地相映中生成,文明在世界交流中發展。正是有了交流,儒、釋、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維;正是有了交流,馬克思主義照耀了中國;正是有了交流,雷鋒精神走向了世界。
雷鋒精神彌綸全球,還用擔心人類末日嗎?天地有好生之德,人類都這麼道德高尚了,好意思毀滅嗎?喜歡還來不及呢!
泰山不是吹的,看看雷鋒吧:“……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裏,我們不應該隻是個無窮無盡的支付者。”雷鋒1958年6月7日的日記是這樣寫的,而他一生就在為“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點點滴滴地積累著,紮紮實實地努力著。
已是夜裏11點多,累了,出去走走。滿腦稿子,沒有他念,自然“長夜無憂惱”,隻是真的累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確乎得散散步了,何況這麼好的月夜。走在靈岩的山路上,輕輕地邁著腳步,怕驚擾了早已睡了的這這那那,怕幹擾了還未睡的這這那那。王幹哥鳥照樣全力地叫著,除此,夜已“諸根寂靜”了。路越走越遠,山越來越高,星越來越近。滿天的星星啊,比在城裏看到的,又亮又多。望著星空,想起了大哲學家康德的話:“最崇高的和最令人敬畏的東西,是我們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柏拉圖在《泰阿泰德篇》裏講到,泰勒斯夜裏正觀察星空,不小心掉進了溝渠裏,一位年輕的色雷斯女傭將他拉了上來,並笑他連腳底下的事情都沒有看見,怎能搞清楚天上的事情。
人類社會,要向著美好發展,總需要仰望星空的,總需要腳踏實地幹好腳底下事情的,總需要方方麵麵各就各位,各盡其能,各守其德,就如滿天的星星,各循其軌,各閃其亮,圓成天道。
弗洛伊德忙著解夢;C·榮格忙著“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叔本華忙著感慨:“人生實如鍾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徘徊”;尼采忙著高呼:“上帝死了”;海德格爾忙著走他的“林中路”;維特根斯坦忙著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
劉成德一輩子忙著學雷鋒。就是回到村裏的20多年,本可以退而休了,他卻“隻要活著,就學雷鋒”。劉成德在薛莊村,一步一步積累著功德;猶如康德在那小鎮,一步一步丈量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