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燕約20天出飛,再喂個5、6天,就能自己打食。看著小燕子飛走了,孩子大了,可以獨立地飛向自己的天空了,大燕子滿懷喜悅,可靜下來,守著空巢,不禁空寂襲來。
這叫人想起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大學畢業後,我遠在外地工作,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偶爾回去,小住有限,每次離家,老母總是站在大門口,目送到看不見兒子的身影。每憶及此,淚眼婆娑。
老人越來越多,“空巢”越來越多。特別“獨生子女”們,飛往全國,飛往世界後,農村的一個個院,城裏的一座座樓,便如一棵棵樹,樹上孤立著一個個“空巢”。“空巢老人”,等來太陽,等來月亮,輕易等不來兒女歸巢——競爭、壓力、快節奏等大潮卷著兒女在生存的波濤中翻滾,輕易脫不了身回歸,想回歸者不易回歸,再加之本就乏“孝”可陳的冷漠者,“空巢”複“空巢”,“空巢”何其多!這樹啊,就葉葉“沙沙”著孤獨,枝枝“吱吱”著寂寞,巢巢“呼呼”著清冷。
我有位好朋友,他老娘97了,拄著棍,站在村頭,白發飄在寒風中。老人已有點糊塗,村裏來往人給她打招呼,她也多數認不出是誰。“又等兒子了?”“哎……”聲音都是甜的,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遍灑了期盼的陽光,“俺小兒要回來了!”其實小兒也快60了,但在老人心中永遠是小孩。全村人都知道,這老人每年臨近春節,就在這寒冷中盼兒歸。車一到村頭,老小兒趕忙下來,跑過去,雙手攙住老人:“娘……”一聲娘還沒喊完,已是兩眼雙淚流……
奮不完的是事業,鬥不完的是競爭——這是絕對的;有完的是老人的生命,有完的是父母的等待——這同樣也是絕對的!再忙,忙裏偷閑看父母;再忘,千萬可別忘老人!燕子,飛得再遠,遠方的風景再誘惑,不忘飛過千山萬水,飛回自己的家。人啊,常回家看看,“空巢”中注滿了牽掛!盡孝要抓緊啊!比爾·蓋茨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順!”
孝是德啊!德是海啊,“讓我的愛河經過不可通行的路程吧!一條河為什麼不會終於找到入海之路呢?”太迷戀一路的山山水水了!集聚愛之激流,勇猛前行,直奔海裏!
劉成德的孩子,有父母的榜樣,有燕子的觸動,孝的“萬有引力”很強!
是該孝啊!孔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在孔子故裏山東曲阜,孝道納入幹部考核範圍,不孝者禁提拔。
2012年8月,曲阜市下發《關於打造“彬彬有禮”道德城市的意見》,並且在10月22日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將孝道作為幹部提拔使用的“紅線”。並製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每周幫父母做一次家務,每月帶父母理一次發,給父母洗一次腳等等,對每年給父母的生活費用也做了量化。在曲阜,孝道成了對全體官員的硬性要求。孝在中華傳統美德中最富代表性,現在我們終於有了官方硬性規定。
孝,這連一般動物都明白的天經地義,特殊動物的人本該“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但曲阜的規定一出卻引發紛紛議論。本該不成問題,而成問題,這真是問題了!
我在靈岩,沿著環山公路,走到靈岩村,村外有一檀抱泉。泉上挺拔著一棵千年青檀樹。山如神龍蜿蜒,樹若玉臂舒展。千年青檀根深蒂固,一池甘露冰清玉潔。檀因泉而茂盛,泉以檀而長流。泉檀合一,渾然玉人。那泉“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那檀“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這景觀最叫人讚歎的是檀根依泉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