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如飲水故 當思其源(2)(2 / 3)

2013年2月16日,92歲的“中國塑料之父”徐僖,放下還未幹完的工作,走了。

他說:“我現已年逾九旬,尚未脫離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我沒有風燭殘年之感,也沒有僅能發揮餘熱的淒涼。人生的樂趣在於無私奉獻。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與國內同行、海外華人共同努力,樹立我們中華民族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領域的聲譽和地位……我最大的心願是:我們的祖國富裕強盛,中國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我深深為徐僖的報效祖國的真誠所感動。僖者,何也?《說文解字》注釋為:“僖,樂也。”徐僖——報答國恩曰僖。

徐僖在困難的求學時期,得到指導教授侯毓汾的幫助。那次,車子已經徐徐開動,侯教授突然從車裏甩給徐僖一個小包袱:“用這點錢在遵義好好讀書,好好生活,不用你還!”車子開走很遠,徐僖眼淚巴巴地打開小包袱:“天啊,裏麵全是金耳環、金項鏈一類的金首飾。”

徐僖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是院士,他還跑到侯教授在大連的家裏打掃衛生,擦洗桌椅,整理書櫃。他說:“世界上應該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真誠的愛,大家愉愉快快創造更好的生活。”

我深深地為侯毓汾的師恩和徐僖的報恩所感動。

劉成德是感恩的,確實感恩!他對母親的孝,是感恩的動人寫照。

80多歲的母親杜陽奎,腳是纏裹過的小腳,走起路來,本來就晃晃悠悠的,雨後路滑,她在村裏行走,不慎滑倒。兒媳婦聽到咋呼聲,慌忙跑去,背起婆婆,急急回家,趕緊換去泥水衣服。老母親猶如轟然倒地的一棵老樹,枝幹匍匐,隻有根還連著地。千番治療,萬般難起——母親癱在了床上。

那時,劉成德還上著班。他弄了個小床,擺在母親躺的大床旁邊,天天晚上陪伴著母親,翻翻身,倒倒水,細心地伺候著娘,一晚上,不知道起來多少次。有時,正睡著,聽到娘一聲咳嗽,就像在軍營時聽到早上的起床號,骨碌爬起來,慢慢扶起娘,輕輕捶捶背。劉成德有空就給老母親洗洗腳,擦擦臉,揉揉手,讓娘舒服舒服。他做這些很仔細。夜夜,月月,年年,劉成德總是耐心地照顧著。

母親不能自理,劉成德的媳婦格外地辛勞起來。換洗衣服、床單,換洗一塊塊褯子。劉家小院裏,又多扯起好多條繩子,掛得滿滿的,褯子啊、床單啊、衣服啊,在風中飄擺著,在陽光中搖曳著,這是一件件愛的幢幡,這是一麵麵孝的旌旗。

婆婆拉著兒媳的手:“俺怎老不死,活著拖累……”

兒媳忙打住婆婆的話:“娘,可別這麼說,您老人家得活過九十,活過一百,您走了,沒娘給俺說話啦!”

“俺命好啊,攤著好兒媳。”娘流著淚說,“成德命好啊,攤著好媳婦!”我曾讚歎她對婆婆真好!她笑了笑,實話實說:“婆婆跟娘一樣。俺從進了劉家門,沒給婆婆紅過臉,婆婆對俺像親閨女,俺待婆婆像娘家媽。”

娘家媽,婆家媽,無有分別;古代人,現代人,皆需孝心。

劉成德老家那一帶,有個風俗,每年正月十六日,出太陽前,往北跑百步,可去百病,納百福。劉成德是一九三七年正月十六日晚上生人,那天早上,母親一如往年出了門,有人勸她快生了別跑了,她卻堅守這個風俗,這天她是為孩子納福。她一步步穩穩地走著,不敢跑起來,怕顛著腹中的孩子。

又是正月十六的早上,老母親歎了一聲:“再也不能跑百步了……”

劉成德心中一酸:“娘,我背著您去……”

“這成什麼?不行……”

“您要生我那天還跑百步,背您老人家有什麼不可!”

劉成德給娘換上幹淨的新衣服,洗了臉,擦了手,梳了頭,把娘好好打扮一番。

村外已有不少鄉親在跑百步。劉成德背著老娘,一步步穩穩地走著,不敢跑起來,娘當年怕顛著腹中的孩子,他怕顛著背上的老娘。特殊時刻的兩次跑百步,不同的,娘在背上,子在腹中;相同的,腹中背上都是愛,感天動地母子情。劉成德背負老娘,穩穩地走著百步,心中祝福著老人:去百病,活百歲。兒的兩腳走在新春的大地上,娘的雙淚流在蒼老的臉龐上。喜鵲叫喳喳,到處發布著消息,肩題:百善孝為先,五福壽為首;主題:大孝子劉成德背老母“跑百步”。

從母親去世後,劉成德每年的正月十六日,都去跑百步,跑得莊重,跑得神聖,他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慈母。

在劉成德的院子裏,在兩棵香椿樹之間,一個精美的蜘蛛網掛了起來。蛛網,您想網住什麼?春總是腳步匆匆,春來了,好不容易來了,想把春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