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春夜,靜寂,寂繪了幅《靜》的寫意畫,掛到了動的柏樹梢上。忽然,我聽到,“王幹哥”,“王幹哥”……聲聲不斷,時近時遠,整個山穀別無他聲,林影婆娑,靜夜朦朧,呼喚聲——至誠,至敬,至純,至清。
如此孤寂,如此不同凡響,是誰的浸透恩情之聲在夜空回響?
百聲,千聲,萬聲,聲聲入耳;一更,三更,五更,更更動心。
整夜的呼喚,什麼恩之感,什麼誼之牽?哦,“王幹哥”恩重如山,誼深如海。
他姓王,施與喚者大恩大德,結為幹兄妹,後從哪裏來回哪裏去。
哦,聽真切了,“王幹哥”,“王幹哥”……聲聲不慢。
多少夜?“王幹哥”,“王幹哥”……
“俺要呼喚百年,千年,萬年!”她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呼喚再呼喚,要提醒感恩。感天地之恩,而畏;感家國之恩,而忠;感父母之恩,而孝;感師長之恩,而敬;感友朋之恩,而誠;感夫妻之恩,而潔……
久喚而為鳥,“王幹哥”,“王幹哥”……這叫聲彌漫了夜晚,盡遍了虛空。她這是:示現知恩鳥,喚醒感恩心。
鳥兒王幹哥在叫著,她的幹哥哥,回到了天庭。原來他是王母娘娘身邊的童子,因以大事因緣來。這個民間傳說廣為流傳。
我在靈岩寫著稿子,夜夜有王幹哥的叫聲陪伴。這知恩鳥,在聲聲呼喚著感恩。
我們應該感恩孔子吧?古人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說:“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
孔子想到了誰呢?孔子對子貢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管子以和治國,圓成富國強兵之偉業。孔子讚之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世界管理學之父——管子,確為踐和諧、行圓道之泰鬥。他是能使一個民族挺起脊梁的人,他是能使一個民族揚眉吐氣的人!管子如風,其風乃高風也。其細時,和風習習;其大時,風起雲湧。管子思想風靡之時,其功效不可思量!可惜,冷落管子的時間太久,長長的曆史隧道中,少了一束貫通的強光!
孔子還佩服誰呢?孔子很佩服老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誌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文人相輕,聖人相重!
老子是“如龍”,那麼“真龍”呢?華胥氏姑娘,到雷澤去遊玩,好奇地踩了一個巨大的腳印,受感而孕。後來於農曆三月十八日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伏羲。那腳印是雷神留下的,雷神長著龍的身子人的頭。這伏羲本來就是一個龍身人首的“龍種”啊!後來有了“龍的傳人”之說。龍是伏羲部落的族徽或圖騰。那個腳印是什麼?腳為人之根,那是人根啊!我們是個意象的民族,我們好些美妙的、深刻的、關鍵的、神聖的東西都用意象表現著,不要簡單地當成傳說和迷信!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而伏羲不僅僅有美麗的傳說,更有文字記載,還有考古發現。他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是虛無縹緲。
華胥氏那美麗的足跟,根下一個民族的孕育。伏羲龍吟出中華的壯歌:撒開第一張漁網,捕獲著歲月的金鱗;男聘女嫁的請帖,第一次發布了誰是父親。原始群婚終止的紀實,凸顯著結繩的麻煩。書契驚天地,陶塤樂古今。《駕辨》撩撥了靈魂,琴瑟和美了山林。龍的傳人啊,音樂著神經的末梢,莫忘頂禮伏羲的樹根。區域劃分了段落,管理擬定了標題,第一次係統著社會的大文章,突出著一個主題:管治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
伏羲,開創了中華文明,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是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中國哲學第一人!中華文明史約在8000——10000年。我們早已習慣了說5000年。文明,已讓5000,不含糊;曆史,再讓2000,又何妨?中華,就是謙卑——謙讓——禮讓的偉大民族!中華文明史確實該推向更早的年代,讓我們理直氣壯地喊響8000年文明的品牌!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應該追根求源,中華民族需要正本清源。伏羲是我們的根本,伏羲是我們的源泉!
老根上是什麼?源頭上是什麼?——道德啊!
8000年的文明網,從古至今,經道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