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2)

九九歸一 天下歸德

2013年3月5日——

這一天,宇宙的無限詩篇,因循著永恒的平仄,用星球加著標點;

這一天,地球的公轉,為虛空的無邊畫卷,勾一絲細線;

這一天,太陽聽到海鷗的私語:一粒黃沙,知道大海的全部心願;

這一天,五星紅旗,照樣升起在神州大地;

這一天,道和德相互禮讚——善需要鼓舞,愛需要循環;

這一天,對於不少人來說,是正常而普通的一天。然而,這又是非同尋常的一天。50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同誌題寫的“向雷鋒同誌學習”公開發表,猶如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從此,學雷鋒的滾滾春潮,50年一直澎湃。

無量雷鋒!無數雷鋒們,使無邊的雷鋒精神,放著無盡的光芒,照亮了中國的精神天空,並在世界文明的長河中也閃耀著光亮。

曆史往往有些巧合。1962年2月22日,雷鋒給戰友劉成德贈言——“您是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一年後的同一天,1963年2月22日,毛澤東同誌題寫“向雷鋒同誌學習”。

2003年2月21日,北京,《中國青年》雜誌舉辦座談會,紀念毛澤東為雷鋒同誌題詞40周年。人們知道,每年的3月5日都是學習雷鋒紀念日,《中國青年》雜誌為何提前?

1963年初,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對雷鋒進行了大力宣傳。在這個大勢中,作為半月刊的《中國青年》如何發揮作用?為此,他們準備5、6期合刊,並有了一個大膽的創意——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青年人敢想敢幹,他們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這樣的信:“現在全國已掀起一個向雷鋒同誌學習的熱潮,我們《中國青年》擬出一期學習雷鋒的專號,向全國人民推薦這個先進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會主義時期更好地鍛煉成長,懇請您老人家為雷鋒題詞。”

1963年2月15日,給毛澤東的信送到中南海。緊接著,《中國青年》雜誌社電話催問,主席辦公室答複說毛主席已看過來信。沒過幾天,他們又電話催問,欣悉:“主席已決定為你們題詞。”編輯部的同誌緊接著請主席辦公室的同誌轉告主席:“學習雷鋒專輯準備3月2日出版,付印時間2月26日,請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題好。”

他們步步緊催,甚至有點“逼”的味道。但日理萬機的毛澤東還是提前書寫了題詞。

對此,毛澤東秘書林克晚年回憶到: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後,值班警衛員打電話告訴我,主席讓我去一下。我帶著事先選好的文件,隨機將新文件放到他床頭的長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張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來。這時,毛主席從他身體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隻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誌學習”七個瀟灑飄逸的行草字……這時,他吸了一口香煙,從容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快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談完之後,我便回到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誌編輯部,告訴他們,毛主席的題詞已經寫好了,請他們到中南海西門來取。應當特別指出,毛主席在題詞之前,就閱讀了報紙上有關雷鋒的報道,了解雷鋒的事跡。他曾對當時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說過:雷鋒值得學習。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首先發表了毛澤東“向雷鋒同誌學習”這一曆史性的題詞。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題詞。3月6日,《解放軍報》獨家發表了在京的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的題詞……

我們在為雷鋒成為中國精神的高標自豪的時候,應該記住1963年2月22日這個日子;我們在為雷鋒成為世界精神的財富驕傲的時候,應該記住《中國青年》的這一創舉。

天地果然善周正,時間真是巧安排。2012年的3月1日上午,我第一次走進劉成德占3分來地的農家小院,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全國學雷鋒的好榜樣”;2013年的3月1日上午,我陪同他漫步在天安門廣場,老人家到雷鋒當年照過相的地方留了個影。他不僅這一次踏著雷鋒的足跡,作為雷鋒的戰友,他50年一直踏著雷鋒的足跡砥礪前行。他隨手拎著一個綠色的軟布手提袋,這種袋子一兩塊錢一個,袋子裏裝著他最珍貴的東西——雷鋒為他題詞的本子。劉成德這次應邀來京,是參加3月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誌題詞50周年座談會。他是山東唯一的英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