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自我及其超越(1 / 3)

仕這一章,我計劃討論的思想還處於雛形之中,還不能作為一種定論。我發現,對於我的學生,對於其他和我持同樣看法的人,自我實現的觀念幾乎己變成類似羅夏墨跡那樣的東西了。它常常能使我對於利用它的人比對於現實有更多的了解。現在我想做的是探索自我實現的某些性質,不作為一種廣泛的抽象概念,而是就自我實現過程的操作意義來看。自我實現就某時某刻的情況看意味著什麼?例如,它在星期二下午四時意味著什麼?

自我實現研究的發端。我對自我實現的調查不是作為研究工作設計的,也不是作為研究工作開始的。這些調查起初隻是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的努力,他試圖理解他所敬愛和崇拜的兩位老師,他認為他們是非常優秀的人物。這是一種高智商的活動。我不能滿足於簡單的崇拜,而是力求理解這兩個人物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他們是本尼迪克特和韋特海默。在我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從西方來到紐約市以後,他們是我的老師,是最卓越的人。我的心理學訓練完全不足以理解他們。似乎他們不僅僅是人,而且是某種超越人的存在。我自己的調查研究是作為一種前科學或非科學的活動開始的。我做了有關韋特海默的描述和雜記,也做了有關本尼迪克特的雜記。當我試著理解他們,思考有關他們的事,並在我的日記和記事中寫下我的看法時,我忽然在一個奇妙的時刻認識到,從他們這兩個典型能夠歸納出某些共同的特征。我是在談論一種類型的人,而不是兩個不可比較的個體。這件事使我極為興奮。我試著觀察這一典型能否在他處發現,後來我確實又在他處,在他人身上一一發現。

就實驗室研究——嚴格的、有控製研究的常規標準看,這簡直不能算是什麼研究。我的歸納是從我對一定類型的人的選擇中做出的。很明顯,需要有其他裁判。盡管如此,一個人己選出也許是二、三十位他非常喜愛或崇拜、認為是十分卓越的人物,試著描繪他們,並發現,他己能做出一種綜合征說明——對於他們每一位都適合的典型說明。他們僅僅是來自西方文化的人,選出的人帶有各種嵌入的傾向性。雖然這樣的歸納並不可靠,它仍然是唯一適用的關於自我實現者的界說,如我在最初討論這一主題的期刊文章中說明過的。

我發表了我的研究結果以後,又出現了八或十條印證路線支持我的發現,不是複製印證,而是從不同角度做出的研究。羅傑斯和他的學生的研究成果加起來成為對全部綜合征的確證。布根塔提供了心理治療方麵的印證。某些使用LSD(一種麻醉藥)的研究,某些對治療效果(即有效治療)的研究,某些測驗結果——的確,我所知道的每一事實都構成印證的支持,雖然還不是複雜的支持。我個人對於這項研究的主要結論非常自信。我不能設想有任何研究能在這一典型中做出主要的改變,雖然我相信會有小的改變,我自己也做過某些小的改變,但我的自信不是一個科學的論據。假如你對我從猴子或狗的研究中得出的論據提出疑問,你就是在懷疑我的資格或把我看成說謊者,我也就有權利反對你這樣做。假如你懷疑我關於自我實現者的研究發現,你可能是有理由的,因為你對於研究這個問題的人並沒有很深的了解,是他選出了一些人據以得出全部結論的。這些結論是處於前科學的範圍中的,但結論陳述是以一種能夠經受檢驗的形式提出的。在這樣的意義上,這些結論是科學的。

我選擇研究的人是一些比較年長的人,他們已經渡過了他們生命的一大段曆程,並可以看得出是成功的。我們還不知道這些發現是否也適用於青年人。我們不知道自我實現在其他文化中的意義如何,雖然在中國和印度自我實現研究現在也在進行中。我們不知道這些新的研究將有什麼發現,但有一件事情我確信無疑:如果你選擇作為研究對象的是非常優秀而健康的人,堅強的人,有創造力的人,高尚的人,明智的人——實際上正是我選出的那種類型的人——那麼你就會得出對人類的一種不同的看法。你是在問,人能長得多麼高大?人能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一些別的事情我也確信無疑——那可以說是“我的嗅覺告訴我的”。但對於這些問題,我甚至比對於以上討論的問題更少反對的論據。自我實現很難界說。更困難的是回答這樣的問題:什麼是超越自我實現?或者,假如你願意:超越真實是什麼?在所有這一類問題中,僅僅有誠實的態度是不夠的。關於自我實現者我們還能有別的什麼說法沒有?

存在價值。自我實現者無一例外部是獻身於一項身外的事業,某種他們自身以外的東西。他們專心致誌地從事某項工作,某項他們非常珍視的事業——按舊的說法或宗教的說法即天命或天職。他們從事於命運以某種方式安排他們去做的事,他們做這件事也喜愛這件事,因此,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在他們身上己消失不見了。一個人獻身於法律,另一個人獻身於正義,又一個人獻身於美或真理。所有這些人都以某種方式獻身於尋求我稱之為“存在”價值的東西,那種固定的終極的價值,不能再還原到任何更終極的東西。這些價值大約有十四種,包括古人的真、善、美,還有圓滿、單純、全麵,等等。它們是存在本身的價值。

超越性需要和超越性病症。這些價值的存在給自我實現的結論增添了一整套的複雜性。這些價值像需要一樣起作用。我稱之為超越性需要。這一類需要的剝奪會釀成某些類型的病症,它們還沒有得到適當的說明而我稱之為超越性病症——即靈魂病,例如,總是生活在說謊者中間而不信賴任何人所形成的病態。正如我們需要谘詢專家幫助人解決因為某些需要未能滿足而產生的簡單問題一樣,我們也需要超谘詢家幫助治療因為某些超越性需要未能滿足而使靈魂產生的病。就某種可以說明和實證的方式說,人需要在美中而不是在醜中生活,正如他肚子餓了需要食物或疲乏了需要休息一樣。的確,我還要進一步說,這些價值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意義,但許多人甚至不能認識到他們有這些超越性需要。谘詢家的部分任務可能就在於使他們意識到他們自身中的這些需要,正如傳統的心理分析家使患者意識到他們那些類似本能的基本需要一樣。最終,某些專家或許會認為自己是哲學的或宗教的谘詢家。

我們有些人試著幫助來谘詢的人向自我實現的方向運動和成長。這些人往往都有許多價值問題。許多是年輕人,他們本質上是非常好的人,盡管實際上他們往往像是調皮鬼。我認為(縱然有時有各種行為證據),他們就第一流的意義說也是理想的。我認為,他們是在尋求價值,他們很想有什麼東西作為獻身的目標,作為熱誠的追求,作為崇拜、景慕和熱愛的對象。這些年輕人時刻都在進行選擇,是前進還是後退,是離開還是趨向自我實現。谘詢家或超谘詢家能告訴他們如何才能更充分地成為他們自己嗎?

當一個人趨向自我實現時,他在做些什麼呢?他在咬牙切齒地壓榨他人嗎?就實際的行為、步驟看,自我實現意味著什麼呢?下麵我談談一個人趨向自我實現的八條途徑。

第一,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無我地體驗生活,全神貫注,忘懷一切。它意味著不帶有青春期自我實現的那種體驗。在這一體驗的時刻,個人完完全全成為一個人。這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這就是自我在實現自身時的一刹那。作為個人,我們都偶而體驗過這樣的時刻。作為谘詢家,我們能幫助求診者較經常地得到這樣的體驗。我們能鼓勵他們全身心地專注於某一件事而忘記他們的偽裝,拘謹和畏縮——徹底獻身於這件事。從局外,我們能看出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時刻。在那些正在試圖變成非常固執、世故和老練的青年人身上,我們能看到某些童年天真的恢複;當他們完全獻身於某一時刻並充分體驗著這一時刻時,他們的臉上能再現出純潔無邪而又甜蜜的表情。代表這種體驗的關鍵詞是“無我”,而我們的青年人的毛病正出在太少無我而太多自我意願和自我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