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回望(3)(2 / 3)

偶然遇到了一家中國餐館,名字叫“天津飯店”,老板卻是溫州人,菜的口味自然“變異”了不少,但對連續多日粒米未進的人而言,這已是求之不得的美味了。我們點了回鍋肉、春卷、炸雲吞、蠔油炒生菜,每人一杯果汁,吃得津津有味。買單的時候,總價格人民幣近300元,發現光“座位費”和“海運費”就超過人民幣50元,但老板卻表示,中國餐館是威尼斯最便宜的地方了。不管怎樣,胃終於被中國菜撫慰了一下,倍感溫暖。

下午,在薑文下榻的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坐在離他最近的地方,麵對麵地做了訪問。也第一次親眼目睹薑文的好脾氣。他與大家打招呼,談笑風生,妙語連珠,思維跳躍,記者們再也沒有在國內那麼“怯”了。我順便了解了一下,薑文住的酒店每晚約9000元人民幣,酒店大堂放著青蘋果,隨時可以拿去吃。

5點完成工作,快步衝到大運河邊,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貢多拉比賽。河的兩岸坐滿了人,連老房子的窗台和陽台都擁擠不已。歡快的音樂在城市上空回蕩,除了著不同顏色運動裝的賽手之外,最奇特的當屬那些穿著古裝的人坐在中世紀的船隻上的表演,令人如同進入戲劇情景,有恍若隔世之感。當日下午4點到6點,大運河實行交通管治,所有船隻不能行走,警察拿著大喇叭喊話,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坐在船上做直播,場麵壯觀得一塌糊塗。節日中的威尼斯,在夜色裏顯得愈發動人,盡管它早過了最青春的時光,但那份貴族氣勢依然令人傾心不已。我們很慶幸自己住在附近,也不用坐船到每天必去的麗多島上的新聞中心發稿子了,竊喜。

晚上還被剛剛抵達的賈樟柯請去,在“大中國飯店”美美地吃了一頓,喝了正宗的威尼斯紅葡萄酒,整個人醉醉的,度過了最好的一天。

中國日

原以為在電影節期間可以參加大量的派對,我準備了好幾套禮服,當然不是明星常穿的舞台感十足的那種,但款式足夠適應正式而隆重的場合。在朋友的建議下,我甚至還特意帶了一件量身定做的旗袍,想在西方人麵前秀上一把。結果,直到3日晚,才收到邀請函,可以參加薑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首映禮之後的PARTY。

到了秋天,威尼斯氣溫迅速下降,大有“寒風”來襲之感。穿著吊帶裝的我們,凍得直打哆嗦。為了晚上12點的派對,我們從7點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坐在影節官方指定酒店大廳的沙發上,與一堆花花綠綠的電影雜誌翻來覆去的糾纏,卻也快活無比。賈樟柯導演忙得團團轉,他是威尼斯的“老熟人”,國際公關把他的日程表安排得很緊,中國記者隻有見縫插針的訪問。他笑道,在國內都未必能夠像這樣親密的見麵,再加上沒有參賽的壓力,今年最為享受威尼斯之旅了。趙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氣質高貴,同樣是威尼斯的常客的她,帶著紀錄片《無用》的主角馬可到處逛,像是這裏的主人。《馬背上的法庭》的導演劉傑說幾日來忙得要命,都來不及見薑文,我們路上偶遇他,並把自己的邀請函給了他一份。

這一日,中國記者覺得特別興奮。我站在紅地毯儀式一側的觀眾席邊,有一位德國的記者竟然問我:今天是中國日嗎?聽後甚為得意,因為薑文和賈樟柯幾乎就是影節今日的主角,紅地毯上、官方發布會上以及派對上,都有他們的身影。

晚餐吃了一頓最最正宗的意大利菜,燭光搖曳,窗外是洶湧的海浪。大家每人拿著自己的小相機,把每道菜都趕緊拍攝下來。意大利的服務生真多,我們一桌也就6個人,他們服務生差不多有7個,看起來“手忙腳亂”的樣子,其實他們是忙著將每道菜分配均勻,並擺出令人驚歎的造型來。買單時,每人差不多80歐元,我們條件反射地換算成人民幣,心裏收緊了一下,隨後精神安慰道,以後買東西直接把歐元想成是人民幣就好了,免得心髒受不了。

“太陽”的派對從淩晨開始,薑文成了大紅人,連馬可·穆勒都前來捧場。據說首映禮上,觀眾掌聲如潮,好長時間都停不下來,搞得站起來接受祝賀的薑文都不好意思坐下。我們想訪問兩句,剛剛寒暄了一下,他就被不同的人叫去,太多恭賀的聲音,不知道薑文心中是否開了一朵花。陳衝連續兩部作品入圍,但因為不是第一主角,受關注程度不夠,記者總覺得她有點落寞。她笑道,這次來威尼斯就是“逢場作戲”,穿的服裝也是一樣。成龍之子在太陽中“背部全裸”,記者問其看後做何感想,他表示,一點都不害羞,就是覺得自己太白了。在“太陽”中扮演薑文老婆的新人孔維,隨身攜帶了一位造型師,隨時指導其發型、妝容以及擺POSE的姿勢。周韻一直被薑文牽著手,儼然一副薑太太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