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注目(16)(2 / 3)

1.談作品:既呈現了被遺忘的中國曆史,又是一部“家族史詩”

北京,2013年5月中。

與虹影夫婦約見的那一天,天空湛藍,柳絮飄飄,濃烈的春意撲麵而來。約在一家頗具年代感的咖啡館相見,虹影與丈夫威廉姆斯以及他們可愛的混血女兒早已在此等候,孩子的歡笑聲輕快地蕩漾著。虹影穿紫色長裙,上麵點綴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刺繡,長發披肩,過了50歲的女人,眼神依然有少女般的純淨。她的丈夫威廉姆斯,穿著西裝,笑意盈盈,雖然在中國生活了20年,但為人做派依然一副典型的英國紳士範兒。

此次相見,虹影是為力推丈夫新作《乾隆的骨頭》,為這本書,虹影可謂身體力行,盡心盡力地做各種推廣,希望媒體和讀者認識他先生作為小說家的過人之處。

看威廉姆斯的簡曆上這樣寫著:小說家,商人,旅行探險家。出身香港洋行大班、香港賽馬會會長之家,少年時期長在日本,後來回英國,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畢業,在香港、台灣地區學修中文。現任有170年曆史的英國怡和洋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代表。20年來在北京工作生活,為家族中第四代在中國生活的人。此前曾做過水手、記者、中英商會會長,獲英女王頒大英帝國騎士勳章(OBE)……而寫小說,則是其近年來最熱愛的工作,除了以中國曆史為背景的《乾隆的骨頭》等三部曲之外,還有《煉金術士之書》,作品被譯成世界上15種主要語言出版。

如此耀眼的履曆,在威廉姆斯看來,真是為他日後的寫作埋下了種子。談到新書《乾隆的骨頭》,他坦言,自己的祖父母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而他從小就聽兩位老人講中國故事,從此便對中國的生活及曆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希望將之變成小說。他把這本小說的故事背景選在20年代,除了家族因素之外,還因為——“清朝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變,這是作為小說的好材料,而這段曆史很少有中國作家觸碰。”在他看來,這本小說,不僅寫出了那個年代中國人的生活,也是一部“家族史詩”。

讓虹影點評丈夫威廉姆斯的新作,她直言已經讀了“中國三部曲”了,“他第一部可以打7分,第二部打8分,第三部打9分,他寫西班牙《煉金術士之書》,那本寫得簡直完美無缺。”為什麼後麵的分數越打越高,虹影對著丈夫笑言:“因為你那個時候跟我在一起了。”玩笑歸玩笑,虹影在記者麵前絲毫不掩飾對丈夫的讚賞,她說,一個外國作家眼中的中國,是讓一般讀者想象不到的另一種風景,他對細節的描寫,簡直超乎想象的好。

2.說婚姻:在威尼斯的冬天產生愛的火花並走到一起

說到兩人的相遇,威廉姆斯語氣裏滿是自嘲。他透露,2004年,他的第一本小說剛出來並在朋友家舉辦有關新書的一次聚會,結果就是這次聚會讓他認識了虹影。“我當時沒聽說過虹影這個人,不認識她。所以,我用一個小時告訴她什麼叫代理人,什麼叫出版社,你該寫什麼樣的信給出版社……我不知道那個時候她已經寫了30本小說,在25個國家出版過作品,而我剛剛寫了第一本書,我竟然教她怎麼寫書。還好,她很有耐心地聽我說話,聽一個外國人告訴她怎麼寫書,我不好意思了。”

當記者問威廉姆斯,是否後來知道虹影的身份之後,便開始追求對方了?他連連搖頭:“我不敢,她這麼大的作家,我這麼小的作家。”不過,因為這次相遇,他對她產生了好感,之後,威廉姆斯在倫敦舉行英文版新書記者會,特意邀請了虹影到英國並去了他家做客。而這次相會之後,虹影稱那年冬天剛好要到意大利威尼斯參加一個會議,而威廉姆斯則趁機告訴對方說自己在意大利有房子,每年冬天都會在那裏寫作。於是,他們在威尼斯這樣一個浪漫的地方又有了相見的機會。這一次,兩人走到了一起。“我們原本打算去一個海明威曾經去過的酒吧,結果那個酒吧關門了,於是,我們隻好尋找另外一個酒吧。威尼斯冬天的時候,沒有人在街上,很圓的月亮,這麼老的房子……反正威尼斯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我的故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