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注目(15)(1 / 3)

海岩:我是上班嘛,每天早晨起來上班,我們是坐班的,比如八九點鍾上班,晚上八九點鍾下班,一般來說,要是加班就另說了,然後回家處理家裏的事,然後寫作,比如說我去年還寫了一本長篇小說《長安盜》,今年還寫了個電影劇本,基本上快寫完了。過去連續十一年,我平均每年發表的字數都在80萬到90萬字,和那個時候的創作狀態相比,我現在一年發表個30萬字、40萬字就不錯了。其他業餘時間,就是喜歡收藏。事實上,因為我是在國企上班,業餘時間並不多,這不像私人老板,你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不上,那我們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上班做的事情很多,能寫作就很不錯了。

6.希望用散文的形式分享收藏的心得

問:是什麼樣的緣由讓你想寫《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這樣一本書出來與公眾分享你的收藏故事。寫作過程用了多長時間,寫作狀態是怎樣的?

海岩:寫了有八九個月,這本書寫得時間比較長一點。寫談戀愛的事,你隻要對戀愛有感覺,你怎麼都能編,但寫收藏不行,你不能瞎講,我就說為什麼明代喜歡黃花梨、清代喜歡紫檀,為什麼,你要講出很多理由來,讀者看了覺得你講的這個理由能說服我。

比如我舉一個例子,明代的房屋進深深,清代的進深窄,明代沒有平板玻璃,而清代是有平板玻璃的,那麼導致屋子的采光程度是大大的不同,一個是短,一個它有平板玻璃,這個對紫檀這種特別適合雕刻,最適合雕刻的木材,它有用武之地,可以雕得很細,在屋裏都可以欣賞到。明代為什麼房屋進深深你也要講,比如說我們要講到明代在黃花梨最興盛的時期,天啟萬曆年間人口是一個億,到了清代乾隆年間,一百年多一點,城市的規模還是這麼多,但是全國的人口四億多,多了四倍多,所以房屋整個是壓近的。

問:您自認為這本書與其他藏家的類似作品相比,其個性與賣點在哪裏?您在寫法上有特別講究的地方嗎?你期待中的讀者群是怎樣的?

海岩:我的身份是一個作家,我這個書的風格就不像專業學者,專業研究植物學的,或者專業研究曆史文化的這些學者們,他們寫的那個書,他在體力上和形式上,還是比較學術化,我的這本書,我有意地希望它散文化一點,希望像跟讀者聊天,像跟有同好的人在一起交流和聊天,我希望是把自然科學的知識和曆史文化的知識,和當前的市場知識、信息糅在一起,跟讀者交流。這本書既不是一個投資發財指南,也不是完全的曆史文化的學術觀點,學術論述。這本書既有它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又有它一定的科學的辨識性,還有一定的投資收藏的導向性,我覺得它的可讀性應該偏強一點。但是你既然寫到很多知識,就盡量不要信口開河,一定要有根有據,這個根據不一定是書本上來的,書本上沒有說金絲楠現在多少錢一斤,你要進行市場調查,要聽各方麵的反映。

四、作者手記

“他本人比你想象中更為有趣”

與作家海岩此前因為熱播電視劇而通過幾次電話做采訪,每次他都能夠如約接受我的訪問,很熱情且非常認真地回答我的各種提問。對於自己發掘並捧紅的多位“岩女郎”,他也絲毫不吝嗇地表達自己對她們的愛護,諸如:“我見沈佳妮第一眼的時候覺得她很像山口百惠,她不是很大眾的那種麵孔,不具備親和力,但是她不靠臉走紅,她應該是通過人物塑造自我的。”“我認為徐靜蕾是所有演我的戲的演員中文化基礎最好的一位,她的文字能力、書法、表演水平都不錯。”“劉燁是一個內秀的人,還能夠做出憨厚的樣子來。”“陸毅是第一個我第一眼就感覺與人物非常靠近的演員,我當時覺得他的外形是接近完美的。”“佟大為不僅表演能力很強,而且人際關係很不錯,性格很隨和。”這些如今在影視圈內閃亮的名字,最初都是因為海岩劇而廣為人知的,海岩挖掘新星的眼光,眾所周知。

與海岩先生第一次見麵,是在他的昆侖飯店內,他請我們一大桌子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共進晚餐。我們像日常聊天一樣,拋出各種問題,他都來者不拒,非常真實坦誠且非常幽默,也很善於自嘲。席間,他語速極快地講述各種江湖趣事人生雜談,無不令人共鳴。他笑言,搞收藏的人,手裏都是緊巴巴的,“你看我這褲子穿多少年了,你看我這鞋也很久,平常我吃一百元以上的飯都覺得特奢侈,我穿的西服都不超過一百元。我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零食,不打牌,不唱歌,不打高爾夫。”原以為他會非常注重衣著的品質,沒想到他穿的西裝僅90元,且已經穿了好幾年了,而褲子的褲腳已然破舊起毛,問他為什麼會如此不在乎穿衣問題,他說:“我是做酒店的,吃好是我的工作,我對穿衣沒有要求,我為什麼買90元的西服?因為我過生日是冬天,朋友送的衣服都是比較厚的。這些衣服我夏天也穿著,結果別人就老說我,後來我就去買衣服,我一看有90元西服,就買了三件,270元。就這我還問別人能不能打折,結果人家告訴我這已經是打了折扣的,就沒有給我打。”不過,他卻將自己花費了大量時間和財力的800餘件藏品,無償捐獻給博物館,並稱:“這些都是流傳於世的作品,我把這個事情做好,對國家,對未來,對未來的年輕人,都有好處。”他談家人、兒子、感情等各種問題,都有各種“心靈雞湯”似的警句冒出,關於生死關於人生的價值,與海岩這樣的智者交流,會讓人的心胸和境界,更高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