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馬德江湖(1 / 1)

在講述馬德和他所營造的官場江湖之前,應該首先考察一下馬德所處的地理和文化環境,我們就會知道,馬德之所以把官場當作他個人的江湖,實在跟當地的人文環境有關。

我們先說東北人。東北人講義氣,重感情,哥倆好了天大的事都可以拍胸脯。東北人好交往,坦坦蕩蕩,豪俠仗義,少數人甚至把這種豪爽任勇的性格發揮過頭了,演變成“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這種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東北官員,和其他地方的官員比,就有顯著的東北特色。東北的官員非常勤奮,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熱情豪爽,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且創造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東北的官員對困難是非常藐視的,“藍天當被地當床”、“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那種豪邁的氣魄和寬大的胸襟,那種連命都不要的創業精神是很感人的。

但是,東北的官員是粗線條的,往往把義氣和感情看得比做官本身更重要,這跟白山黑水的豪邁與粗獷是分不開的。

在馬德當過縣長的海林縣、當過副市長的牡丹江,都是當年“江湖好漢”嘯聚山林的地方,比如座山雕、比如許大馬棒等等。著名的“林海雪原”,以及著名的威虎山、奶頭山、夾皮溝,就在牡丹江境內。馬德在海林縣當縣長時,有一條很重要的政績就是為了振興當地的旅遊經濟,曾經斥巨資對赫赫有名的威虎山進行過改造。

馬德當然知道座山雕,知道許大馬棒,但是,馬德的性格卻不像我們熟悉的座山雕,而更像許大馬棒許旅長,畢竟,許旅長更像正規軍,有著嚴格的軍規。馬德是很講“規矩”的人,況且我們的馬德書記也確實沒有座山雕那麼奸詐狡猾,即使恨馬德的人也認為馬德“義字當先”。

義氣,很多江湖好漢都是在這杆大旗的號召下,聚集到一起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我們津津樂道的梁山好漢、百看不厭的金庸武俠,包括打入座山雕身邊當了九爺的楊子榮,所作所為無不是義字當先。這是馬德的做人準則,也是馬德的官場規則。

馬德做官,更像是做江湖。對於他的上司,他會像對“大哥”一樣敬重,逢年過節都會準時拜望,同時送上或輕或重的禮物。對於上司的耳提麵命,馬德都會唯命是從堅決執行。而對於自己的手下,馬德需要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你給我好好幹,我給你升官”,這是馬德馭下的基本格言。而節日期間誰來不來看他,也被他看得很重,這時候馬德就覺得自己是“大哥”,如果誰不來看他,他會覺得很沒麵子。甚至一位得罪了馬德而被長時間擱置的某市負責人說:“馬德特別重義氣,注重感情投資,他很看重別人買不買他的賬。”一個馬德的對立麵說:“我在馬德的下麵,過年過節也去看他,但是想自己也沒有多少錢送給他,也就不去了,馬德就會覺得是我有意跟他對著幹。”

馬德把這種節日期間的“孝敬”,當作了一種對他權威的“孝忠”。馬德需要這樣的孝敬,就像他受賄是為了孝敬更大的官一樣,他認為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一種馬德眼中的官場規則。

如果把馬德當作一個綏化這塊地盤上的江湖老大,我們也許就會理解馬德,理解馬德為什麼如此大膽地賣官鬻爵,我們也就不會把馬德看成一個被妖魔化的臉譜。畢竟,馬德曾經是一個能力出眾、口碑不錯的領導幹部,他的墮落固然有他自身的因素,但更與他的官場沉浮、所處的官場環境密切相關。

馬德的名字後麵總是伴隨著中國第一大賣官案、黑龍江官場腐敗等這些名字出現的。馬德案件的審判已經塵埃落定,但對於馬德的討論甚至聲討,似乎仍然經久不息。自從馬德賣官案出現,黑龍江高層發生震蕩,隨著田鳳山、韓桂枝等封疆大吏的落馬,馬德的名字在2005年幾乎占據了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麵,其曝光率甚至超過了他的上司田鳳山和韓桂枝。

在黑龍江的官場中,馬德其實隻是官場鏈條中的一個環節,隻不過因為他是這個鏈條中腐爛得最嚴重的一環,因而腐敗鏈條從他這裏斷裂,由此牽出了田鳳山、韓桂枝,以及數百名大大小小的官員,並由此揭開了黑龍江官場的腐敗蓋子,讓人們誤認為黑龍江官場已經變成了一塊爛掉的土豆一般。其實,馬德以及那些落馬的官員,不過是土豆上一塊小小的凍傷而已,剜掉凍傷,土豆依然,不過,土豆上的傷疤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視野中。

江湖需要馬德,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不需要馬德這樣的官員。

讓我們看看這個官場江湖中的馬德,以及他所營造的官場江湖。

在講述馬德江湖之前,先讓我們看一下馬德的簡曆:馬德,1949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克東縣乾豐鎮。1968年8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曆,上海複旦大學中文係畢業。1970年12月入黨,先後任黑龍江省革委工交辦秘書,省經委秘書、副科長,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海林縣副縣長、縣長、縣委副書記、書記,牡丹江市副市長,省電子工業局副局長,綏化地區行署專員、地委書記、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