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部小說中,愛斯梅拉達就是善與美的象征,是人性美的象征,更是一個真善美的化身。
她純潔善良、天真可愛,品格堅貞、熱情豪爽,酷愛自由。她用自己善良的內心對待任何一個人。她挽救了誤入乞丐王國的詩人甘果瓦,給受刑時的卡西莫多送水;她沒有懷疑過心上人弗比斯會背叛他,也不允許別人說心上人的壞話,她始終都對愛情抱著忠貞不渝的態度;她麵對弗羅洛的淫威,寧死不屈。她善良、美麗、自信、天真,她的這種人格喚醒了深存人們內心的真善美。
而卡西莫多則是一個美與醜結合的人,他一個醜陋的肉體中包裹著一顆美麗善良的內心,他外表醜陋,但內心崇高,形體拙陋卻天性善良,他是一個富有正義感和富於感情的人。他也愛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但是他的愛卻不同一般,他的愛混同了柔情、感激和尊重在內,他的愛是純潔的、無私的也是高貴的。他的愛才是真正的愛,而花花公子弗比斯對愛斯梅拉達隻是逢場作戲,邪惡的副主教就是玩味一把,占有和蹂躪姑娘的肉體。卡西莫多具有一個美麗的靈魂,他是靈魂美的象征,他相信善的力量一定能戰勝惡,真誠也一定能戰勝虛偽。
弗羅洛是小說中最有深度的人物,他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麵,他是宗教惡勢力的象征,道貌岸然,內心毒辣,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擇手段,他出於淫欲劫持愛斯梅拉達;他出於嫉妒刺傷弗比斯卻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他因得不到愛斯梅拉達的愛情而將她置於死地。另一方麵,他又是宗教的犧牲品,禁欲扭曲了他的靈魂。他越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人間的歡樂,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視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巴黎聖母院》中,愛斯梅拉達長得奇美,卡西莫多長得奇醜,他們倆心靈都是高潔的,而愛斯梅拉達和弗羅洛卻截然不同,一個是純潔善良的天使,一個是虛偽狠毒的小人;卡西莫多雖然外表醜陋,但是內心是善良的。而弗比斯和弗羅洛都是空有一個好的外表,內心卻是醜惡、畸形的,這樣的矛盾對比實現了“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的浪漫主義美學原則,表現出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對宗教勢力的黑暗、封建專製司法製度的殘酷進行了無情地暴露,對禁欲主義壓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墮落進行了揭示,表達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宣揚了博愛、仁慈的人道思想。也因此,《巴黎聖母院》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成了一部經典之作。
雨果的《笑麵人》也同樣寫出了美與醜的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自幼被毀容,他在貴族中出生,經常與宮廷勾心鬥角。後來民間藝人烏蘇斯收養了他,格溫普蘭的命運坎坷,一生沉浮,可是因為愛人“女神”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
雨果最後的一部小說是《九三年》。小說還是采取了善惡對比的方式,寫的是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的對立和鬥爭。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郎特納克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這體現了雨果以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高歌。
悲慘世界,人道關愛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
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雨果)
路易·波拿巴執政以後就發動政變,他開始實行恐怖政策,對那些不順從政府的反抗者進行無情的鎮壓,同時,雨果也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雨果仍然揭露和控訴路易·波拿巴的殘忍行徑,他寫詩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麵人》。
雨果的《悲慘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那個黑暗、殘酷的社會下出現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深切地同情那些貧苦的遭遇不幸的人們,控訴和揭露了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文中還提出了當時社會上迫切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作者關心和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他在此部作品中描述了不幸的人,如冉阿讓、芳汀、珂賽特以及街頭流浪兒格夫羅舍等,他們受盡了磨難和痛苦,遭遇到無情迫害,被社會所唾棄,作品猛烈地抨擊了社會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