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業務員與顧客的心思能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則能在圓滿的洽商之中將商品銷售而出。我們將顧客的心與自己的心相連接一事稱之為交際應酬,“交際應酬”聽起來雖然有些逢場作戲的味道,但有時也能夠以真情來與初次見麵之人相交。
一位心理學家介紹過一則“律師與人交際上成功的故事”。
他在法院中的辯論態度一向都是非常堅決,而且,他竭心盡力去說服陪審委員的作法也相當成功,並得到了名聲。但有一次,他在某地方法院碰到了一位非常剛愎的A陪審委員。他和這位A陪審委員辯論了近四十五分鍾,但對方仍不為所動,堅持已見。
當時對方坐在正好麵對窗戶的陪審席上。雖然他覺得對方相當棘手,但他突然注意到一件事,於是他將話鋒一轉,麵向庭長說:“庭長先生,將正麵的窗簾拉下來好嗎,因為A陪審委員被太陽照射的相當刺眼並感到暈眩。”
他這麼一說,使得A陪審委員滿臉通紅,連忙笑嘻嘻地向他道謝。這位陪審委員不知不覺地落入律師所設的網中而成了他的朋友。總之,與其訴諸理性,不如從獲取對方的好感來化解僵持不下的事情。
業務員之中,也有所謂“能言善道、長於辯論”的人,但若過於堅持理論往往使情況僵硬,沒有回旋餘地,也使自己給人“喜歡抬杠”的印象。
我曾經有一位部屬,他過去是大學辯論社的社員。他曾對我說:“部長,我們該如何給“租金”下定義呢·是否把它當作資產階級榨取支配勞動階級的道具呢·還是……”我一聽到這話就感到相當驚訝,他的確是位善用難解的“語句”來對人構成壓力的年輕人。
當他進入公司滿二個月時,有一天我與他一同外出銷售,以下就是他與對方(一位太太)的談話。
“我們現在還不需要,”
“您說目前不需要是基於什麼理由呢·”
“嗯,我也不知該說什麼理由……反正先生不在家,所以不行呀!”
“那麼,您的意思是說先生在家就可以囉!”接下來又說了一些其它的話,但他對顧客說話時所用的敬語相當馬虎,終於使那位太太非常生氣地說:“和你說話,就連簡單的事都變得麻煩複雜了!”
業務員與顧客之間的交際,絕對沒有必要用像微積分公式那樣難解的詞句,隻要談一些晨間新聞或今天的天氣即可。平常不要嚐試在初次訪問中用“理論”來獲取成功。
法國的文學家盧梭有一句名言流傳至今,“若認為創造人類的是理性,那麼導引人類的必定是感情”,引導顧客的豈不就是業務員的感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