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飾工程施工操作技巧與禁忌(上)(1 / 3)

一般抹灰施工操作技巧與禁忌

(1)一般抹灰施工操作技巧

1)一般抹灰施工工藝流程:基層處理→濕潤牆麵→設置標筋(衝筋)→陰陽角找方→做護角→抹牆麵底層灰→抹牆麵中層灰→檢查修整→抹牆麵麵層灰並修整→表麵壓光。

2)一般抹灰施工的材料要求:水泥的品種、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水泥應存放在倉庫內,不得受潮,受潮後結塊的水泥應過篩試驗後使用。石灰膏應用塊狀生石灰淋製,淋製時必須用孔徑不大於3mm×3mm的篩過濾除盡雜質、硬塊,並儲存在沉澱池內加以保護,防止其幹燥、凍結和汙染,凍結、風化、幹硬的石灰膏不得使用。石灰熟化應有足夠的時間,常溫下一般不少於15d,罩麵用石灰膏不少於30d。未熟化石灰碎粒不準上牆,否則會使牆麵出現麻點、隆起或開裂,影響牆麵的質量。將塊狀石灰粉磨細後成為磨細生石灰粉代替石灰膏漿,可節約石灰20%~30%。

抹灰用砂最好是中砂,或者粗砂和中砂混合摻用,細砂也可使用,但是特細砂不宜使用。砂在使用前應過篩,不得含有雜質,要求顆粒堅硬,潔淨,泥的質量分數不超過3%。石粒又稱石米,要求顆粒堅硬,有棱角,幹淨,凡含有風化的石粒及有害雜質的石粒不得使用,使用時應洗淨過篩。

抹灰工程所用纖維材料有麻刀、紙筋、草秸和玻璃纖維等。麻刀要求堅韌,幹燥,不含雜質,使用前應先剪成20~30mm長,敲打鬆散,每100kg石灰膏約摻1kg麻刀。紙筋常用粗草紙泡製,使用前應浸透、搗爛,並應過篩,每100kg石灰膏約摻2.75kg紙筋。草秸使用時應剪成不大於30mm的碎段,經石灰水浸泡處理15d後才可使用。玻璃纖維每100kg石灰膏摻入200~300g,經攪拌均勻成玻璃絲灰後使用。

3)一般抹灰施工的操作要點與要求

①基層處理:牆麵、樓板上的孔洞、剔槽、腳手眼等和門窗框與牆交接處的縫隙應用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嵌塞密實或堵砌好。基層表麵的灰塵、汙垢、油漬、粘接砂漿等均應清除幹淨,基層表麵的凹凸處,要剔平或用1:3水泥砂漿分層補齊,並用水噴灑濕潤。

②澆水潤牆:為了防止抹灰砂漿因失水而產生空鼓、裂縫、脫落等質量問題,抹灰前應對牆體澆水濕潤。磚牆一般應在抹灰前一天澆水兩遍;加氣混凝土牆體一般應提前兩天澆水,每天兩遍以上;混凝土牆體吸水率較低,澆水可適當少些。此外,各種基層澆水程度,應根據施工季節、氣候和室內外操作環境等實際情況酌情掌握。

③彈基準線:小房間可用一麵牆壁做基準線,大房間或有柱網時應在地麵上彈出十字線。

④做標誌(貼灰餅):為保證抹灰層的垂直平整,先用托線板檢查磚牆平整垂直程度,大致決定抹灰厚度,在距頂棚200mm處做兩個上灰餅;然後根據這兩個灰餅用吊線在距踢腳線上方200~250mm處做兩個下灰餅,灰餅大小為50mmx50mm;再在灰餅之間拉通線做中間灰餅,間距以1.2~1.5m為宜,不宜太寬。

⑤設置標筋(衝筋):標筋麵寬50mm,底寬80mm,其厚度與標誌相平,作為抹底子灰填平的標準,要將標筋的兩邊用刮尺修成斜麵,使其與抹灰層接槎平順。

⑥抹底層及中層灰:大麵積抹底子灰,必須待標筋達到一定強度後進行。底層要低於標筋,厚度一般為標筋厚度的2/3。待收水後再進行中層抹灰,其厚度略高於標筋。

⑦抹麵層灰(罩麵灰):麵層抹灰應在底層灰稍幹後進行,底灰太幹或太濕都會影響麵層抹灰質量。一般是在中層砂漿六七成於後進行(手按不軟,但有指印)。陰陽角分別用陰角抹子和陽角抹子捋光,要求壓實收光,表麵不顯接槎,光滑且色澤均勻。

頂棚抹灰的施工工藝與牆麵基本相同,但抹底子灰前應灑水濕潤,並滿刷107膠水泥漿一遍,隨刷隨抹底層灰,並應使表麵毛糙,紙筋灰罩麵厚度不得大於2mm。

(2)一般抹灰施工禁忌事項

禁忌1牆麵抹灰前,基層處理不當

·後果

牆麵抹灰空鼓使抹灰層失去粘接,長時間將產生剝落,影響牆麵的美觀。

·原因

1)牆麵基層清理不徹底,抹灰麵與基層缺少粘接;或牆麵澆水不夠,抹灰後砂漿失去水分,降低粘接力而產生空鼓。

2)基層表麵凹凸不平差異大,一次抹灰過厚,幹燥收縮較大超過砂漿粘接力而產生開裂。

3)牆上管線盒周邊嵌填不密實。

4)抹灰砂漿一次性製備太多,存放時間長,使用前加水拌合會降低砂漿的強度和粘接力,容易產生空鼓、裂縫。

5)混凝土牆表麵光潔,粉刷後砂漿粘接性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