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裝飾裝修的概念
學科定義
1.學科定義為保護建築物的主體結構、完善建築物的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築物,采用裝飾裝修材料或飾物,對建築物的內外表麵及空間進行的各種處理過程。
2.定義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01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3.定義解釋
建築裝飾裝修的學科定義包含的內涵:
1)建築裝飾裝修的目的。該學科定義包含了建築裝飾裝修的4個目的。
2)建築裝飾裝修的物質基礎。該學科定義包含著建築裝飾裝修的兩項物質基。
3)建築裝飾裝修的對象。該學科定義包含了建築裝飾裝修的兩個對象。
4)建築裝飾裝修的過程。該學科定義概括了本專業所有的專業工作及其過程。我們用兩個關鍵詞對它進行概括,即:建築裝飾裝修設計、建築裝飾裝修施工。
建築裝飾裝修的要素
1.建築裝飾裝修的要素建築裝飾裝修的內容和程序很複雜,但它的要素卻隻有4個,這就是設計(藝術設計和技術設計)、材料(飾物)、施工、驗收。這4個要素對建築裝飾裝修來說是缺一不可的,具體內涵。
2.建築裝飾裝修要素的具體要求
國家標準《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01對裝飾裝修的設計(藝術設計和技術設計)、材料(飾物)、施工三個要素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強製性條款,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相關標準和規範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的質量驗收的標準和規範是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的技術上和法律上的指南。但由於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的複雜性,除了按國家標準《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01進行的驗收以外,政府的有關部門和有些業主還會提出更多內容的驗收要求。例如,防火和環保方麵的驗收。因此,對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的質量的驗收標準也是多方麵的,國家先後頒布了一係列的標準和規範,歸納起來有三類,具體的規範和標準。
建築裝飾裝修的分類
建築裝飾裝修的類型很多,可以通過下列4項分類方法了解建築裝飾裝修的眾多種類。
建築裝飾裝修的對象和部位
雖然建築裝飾裝修的類型很多,但對設計者來說需要設計的建築裝飾裝修部位歸納起來隻有3種對象和4個部位。
建築裝飾裝修的等級
建築的類型很多,客觀上存在著建築物的等級。有些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水平,僅作為一個參考,讓大家知道建築裝飾裝修是有等級的。特別在設計政府主導的公共建築裝飾裝修時,要參考相關的規定。
建築裝飾裝修的標準
建築裝飾裝修要根據裝飾對象的建築等級來設計構造、選用材料和施工工藝。高等級建築用高等級材料構造和施工工藝,低等級建築用低等級材料、構造和施工工藝。表1-12中所列的等級材料隻是一個參考,因為目前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已經大大豐富了,等級表不可能涵蓋所有材料,但材料的等級是客觀存在的。
建築裝飾裝修構造
什麼是建築裝飾裝修構造
1.建築裝飾裝修構造的概念建築裝飾裝修構造就是建築裝飾裝修設計的結構方案、材料選擇和施工方法。
通俗地說,建築裝飾裝修設計就是方案設計,建築裝飾裝修構造設計就是建築裝飾裝修方案的施工圖設計。
2.建築裝飾裝修構造設計的基本內容
1)提出實現方案的結構。
2)提出材料的選擇方案。
3)提出施工的技術要求。
下麵通過圖1-1可以清晰地了解建築裝飾裝修構造設計的基本內容。
建築裝飾裝修構造的類型
建築裝飾裝修構造有的3種類型。建築裝飾裝修構造的設計原理建築裝飾裝修構造有8條設計原理。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
什麼是建築裝飾裝修材料
1.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定義建築裝飾裝修工程中所有材料的總稱。2.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作用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在建築裝飾裝修工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建築裝飾裝修構造的安全和耐久性;在建築裝飾裝修工程中,建築裝飾裝修材料費用一般占建築總造價的50%左右,有的甚至高達70%。所以說,建築裝飾裝修材料是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的物質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建築裝飾裝修材料決定了建築裝飾裝修的形式和施工的方法。
3.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分類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分類。
4.建築裝飾材料的選擇
為確保建築裝飾裝修的設計效果和工程質量,選擇建築裝飾裝修材料需要考慮以下5個方麵的因素:
1)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檔次與所裝飾裝修的建築的類型和等級協調。
根據裝修施工方法,充分考慮施工因素,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裝修材料。
2)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對所裝飾裝修的建築的風格協調。
3)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耐久性。
對於高層建築外牆及處於重要位置的建築,耐久性要求高必須選用耐久性好的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對於短期使用的如壽命隻有幾天的會展裝飾則隻要選用一般建築裝飾裝修材料。
4)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經濟性。
相同質量等級的建築,但處於不同位置(如鄰街與背麵等)和控製的造價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等級的裝飾材料;需要指出的是,違背基本原則而盲目追求高檔、進口的裝飾材料,往往適得其反。
5)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環保性。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1.材料的組成
1)化學組成。化學組成決定著材料的化學性質,影響著物理性質和力學性質。無機非金屬建築材料的化學組成以各種氧化物的含量表示。金屬材料以元素含量來表示。
2)礦物組成。材料中的元素或化合物以特定的結合形式存在著,它們決定著材料的許多重要性質。
2.材料的結構
1)不同層次的結構。材料的結構決定著材料的性質。我們一般可以從三個層麵次來觀察材料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1)宏觀結構(亦稱構造)。毫米級組織結構。人們用放大鏡或肉眼即可分辨。宏觀結構的分類及其相應的主要特性。
(2)亞微觀結構(顯微或細觀結構)。微米級組織結構。人們可以由光學顯微鏡所看到的該結構主要涉及材料內部的晶粒等的大小和形態、晶界或界麵、孔隙、微裂紋等。
(3)微觀結構。原子或分子級的結構。人們可以利用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掃描隧道顯微鏡等手段來觀察研究。微觀結構的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2)孔隙。大多數材料在宏觀結構層次或亞微觀結構層次上均含有一定大小和數量的孔隙,甚至是相當大的孔洞。這些孔洞幾乎對材料的所有性質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1)孔隙的分類。材料內部的孔隙按尺寸大小可分為微細孔隙、細小孔隙、較粗大孔隙、粗大孔隙等。
按孔隙的形狀可分為球形孔隙、片狀孔隙(即裂紋)、管狀孔隙、帶尖角的孔隙等。
按常壓下水能否進入孔隙中,又可分為開口孔隙(或連通孔隙)、閉口孔隙(封閉孔隙)。當然壓力很高的水可能會進入到部分閉口孔隙中。
(2)孔隙對材料性質的影響。通常材料內部的孔隙含量(即孔隙率)越多,則材料的表觀密度、堆積密度、強度越小,耐磨性、抗凍性、抗滲性、耐腐蝕性及其耐久性越差,而保溫性、吸聲性、吸水性和吸濕性等越強。孔隙的形狀和孔隙狀態對材料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連通孔隙、非球形孔隙(如扁平孔隙,即裂紋)往往對材料的強度、抗滲性、抗凍性、耐腐蝕性更為不利,對保溫性稍有不利影響,但對吸聲卻有利。孔隙尺寸愈大,對材料上述性能的影響愈明顯。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基本性質
1.物理性質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物理性質。
2.材料與水有關的性質
1)材料的親水性與憎水性
水可以在材料表麵鋪展開,即材料表麵可以被水潤濕,此種性質稱為親水性;具備此種性質的材料稱為親水性材料。大多數建築材料屬於親水性材料。含毛細孔的親水性材料可自動將水吸入孔隙內。
若水不能在材料表麵上鋪展開,即不能被浸潤,則稱為憎水性,該材料稱為憎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可以作為防水材料,孔隙率較小的親水性材料仍可做防水或防潮材料使用,如混凝土、砂漿等。
材料具有親水性或憎水性的根本原因,在於材料的分子結構(是極性分子還是非極性分子),親水性材料與水分子之間的分子親和力,大於水分子本身之間的內聚力;反之,憎水性材料與水分子之間的分子親和力,小於水分子本身之間的內聚力。
2)吸水性與吸濕性
(1)吸水性。吸水性是材料吸收水分的性質,用材料在吸水飽和狀態下的吸水率來表示。分為質量吸水率(所吸收的水的質量占絕幹材料質量的百分率)、體積吸水率(所吸收水的體積占自然狀態下材料體積百分率),計算式分別如下:二者的關係為:Wv=ρo·Wm吸水率主要與材料的開口孔隙率
 ̄ρwPk、親水性與憎水性等有關。
(2)吸濕性。吸濕性是材料在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蒸氣的性質。幹燥的材料處在較濕的空氣中時,便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當較潮濕的材料處在較幹燥的空氣中時,便會向空氣中放出水分。前者是材料的吸濕過程,後者是材料的幹燥過程。
吸濕性用含水率表示。即材料中所含水的質量與材料絕幹質量的百分比稱為含水率。材料吸濕或幹燥至與空氣濕度相平衡時的含水率稱為平衡含水率。建築材料在正常使用狀態下,均處平衡含水狀態。
吸濕性主要與材料的組成、微細孔隙的含量及材料的微觀結構有關。
(3)吸水與吸濕對材料性質的影響。材料吸水或吸濕後,可削弱內部質點間的結合力,引起強度下降。同時也使材料的表觀密度、導熱性增加,幾何尺寸略有增加,使材料的保溫性、吸聲性、強度下降,並使材料受到凍害、腐蝕等加劇。由此可見含水使材料的絕大多數性質變差。
(4)耐水性。材料長期在飽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壞,保持其原有性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