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0章 《金陵十三釵》(2 / 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我們幹脆就做一件頂天立地的事情,改一改這自古以來的罵名。”

當妓女們脫下妓女裝,露出那精致的肌膚時,沒有觀眾起什麼色心,而是感覺到一種悲哀與憤怒。

換成學生裝,跳著舞,歌聲低沉,身為妓女,但她們卻如蓮花自淤泥而出,潔白無瑕,宛若新生。

這13個妓女,她們身披學生裝,帶著自製的玻璃刀,代替教堂裏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整部電影充滿了壓抑,沒有任何的笑話調劑氣氛,所有觀眾的心裏好像被被堵住了一般。

一直到電影最後,所有的觀眾沒有喧嘩,沒有掌聲。

沒有任何聲音,隱隱有一絲絲的抽泣聲,所有觀眾靜悄悄的離開……

電影的評論比其他任何電影都來得要慢……

“這是一部給我添堵的電影,堵得我一天的好心情都沒有了……”

“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著。心裏一直有各種複雜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突然間有很多問題。關於人性,關於日本人,關於戰爭。我拉著某人給我講曆史,為什麼南京最慘,後來中國怎麼贏的。好像自己白學了曆史一樣,對抗日戰爭的概念淡化到竟然忘了這場戰爭打了8年。”

“這是多年來,我在電影院唯一從頭哭到尾的影片,在看到小喬治願代替女學生請求將自己裝扮成女孩前去赴日本人的邀約時,我甚至從之前的默默流淚發展至抽泣。”

“這隻是南京沉痛史中三十萬分之二十幾……”

“這部影片就像《盧旺達酒店》之於圖西族、《卡廷慘案》之於波蘭史一樣,它不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關乎到了南京史、華夏史……”

“淚中有恨,時而沉重,時而抑鬱,時而感動,這不知道是多少年以來最好的戰爭片了。”

“她多美,從第一眼見到,就是驚豔的,從容的,嫵媚的,亦是我見猶憐的。紅唇配上印花錦緞的旗袍,婀娜又俏麗,不失半點秦淮河女子的風姿綽約。”

在聖誕節期間,整個電影市場大部分都在上映這搞笑、輕鬆亦或者華麗刺激的電影,而《金陵十三釵》猶如不合與鴨群的白天鵝,沉重而又犀利,刺破這片歡欣的節日。

它猶如一匹黑馬,攪亂了屬於歡樂的聖誕節日,奇峰突起。

票房節節升高,越傳越廣,越來越熱。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它的票房就開始逆勢而上,一步一步地將眾多國內外精品大片斬落馬下。

12月28日,它以4700萬的票房直接登頂,奪得日票房冠軍寶座。

12月29日,12月30日,12月31日,連續四日蟬聯冠軍之位!

要不是因為1月1日另外幾部新電影上馬,削減了它的排片率,估計高票房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華夏電影周刊》在周末當期的報紙版麵上用整個首版對這部電影進行評述——“票房大黑馬,《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成功的電影,讓人沉重,讓人哀傷,但又讓人欲罷不能。”

電影的成功,無疑讓戰爭類型的電影再次備受關注起來。

天王影視公司成功的電影很多,所以王尚並沒有太過關注這部電影,當聽到蟬聯日票房冠軍之後,才打了個電話嘉獎《金陵十三釵》的製作組。

賀歲檔期的電影票房競爭無疑是非常激烈的,特別是實行了歐盟電影準入之後,賀歲檔成為了精品電影紮堆的地方,不是精品電影,根本就不敢選擇這個檔期上映。

所以《金陵十三釵》在火爆了一個星期之後,上座率開始迅速下滑,而排片率也開始下降,將部分的熒幕分給了新的電影。不過畢竟是蟬聯冠軍,所以排片率還是優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