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應天府治疫(2 / 2)

而汴京到商丘,直走官道的話,路程相距不到四百裏!

四百裏距離,疫情已經燒到子的家門口了!

“皇上!”

這一次,不知道又有多少大臣夜扣宮門。

原本還應該繼續等候藥材征集的治疫隊伍不得不連夜開,由魏和光領頭,緊抓時間,帶著先一批藥材,直往南京而去。

如果不顧疲乏,緊急趕路,最早明日午後,這一隊人就可以趕到南京。

江慧嘉穿了男裝,與宋熠一起坐到了欽差魏和光的大馬車上,周局判與另一名太醫杜太醫也同在車上。

這一次同行的太醫加上醫學生,統共有三十六個,江慧嘉則屬於被征集的民間名醫。

此時,他們在討論的就是成方與成藥的問題。

江慧嘉道:“用藥之道,雖講究辨證施是,靈活變通,然而患疫人群太多,症狀嚴重的另,症狀稍輕的,或有近似症狀的,可以不必逐個辨認,而施用同一成方,以節約人力。”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辦法。

另外,中醫用藥,有的時候雖然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可在現代社會,中成藥的廣泛普及,卻也足以證明,靈活變通的單方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有必要。

如果每個病人都需要大夫去仔細斟酌,這個紫花地丁用三錢,那個隻能用兩錢,那通共就這麼多大夫,哪怕是每個人都三頭六臂呢,又能治得過多少人?

所以應用成藥是很有必要的。

周局判早先在皇帝那裏就聽過江慧嘉對這次瘟疫的判斷,又看過她開的幾個單方,從心底裏來,他其實是有些佩服江慧嘉的。

哪怕他不願意承認,暗中有不服,這時候他也更願意聽信江慧嘉的話。

“江大夫所寫,其中以連翹、柴胡、葛根、生地為主藥的那幅方子,可是解毒活血湯加減而來?”周局判自己是經驗極豐富的,當下道,“若是要節約用藥,症狀輕者,倒是可以用石菖蒲、銀花蕊煎水服用。”

江慧嘉道:“可以叫百姓在家中自飲龍井茶、山茶,或是豆角幹泡茶,馬齒莧泡茶。桑寄生、馬蹄、苦瓜幹等皆可。”

龍井是貴重的茶葉,就算是普通的山茶,那也不是尋常百姓能常用的,但像馬齒莧、桑寄生、苦瓜幹之類的,那就是賤物了。

尤其是馬齒莧,春到了,簡直遍地都是,許多農家人還把馬齒莧割來做豬草用呢。

關於馬齒莧做豬草,這還是江慧嘉來到大靖以後,在青山村生活過一段時間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