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另辟蹊徑簡帝心(2 / 2)

使世界有規則,使文明成圭臬。

使他的道理成為治國的道理,使他的理念成為下讀書人的理念!

此事越深思,簡直越加的一不可收拾!

皇帝久久無語,宋熠又道:“皇上,學生那時見了那兩個農婦竟為一筒穢物撕打,心中不能不有所感。窮山惡水多刁民,農婦潑辣,固然是不識禮儀文明之過,然則又何嚐不是被生活所迫?倘使人人衣食豐足,又何至於為此等理由爭打?”

這話鋒竟又一轉。

皇帝挑眉,宋熠這是在自己反駁自己?

禮儀教化不如豐衣足食?

宋熠道:“若能使文明通達,不求使鄉民百姓人人知大義,至少也懂王化,明榮辱,曉廉恥,能分辨是非,能積極進取,便算成功第一步。同時可使農政編書,推行更優越治田之法。”

他有條有理,逐漸深入:“學生出身農家,少時也常下田。鄉民種田多憑經驗,並無一定成法。有人勤勞,然則也是日日徒然辛苦,因佃田租高,戶田稅高,若產量不及,一年下來也不過勉強溫飽。”

“倘使農政編書,農人習書,不僅憑時,憑經驗,更可知春種如何,秋收如何。又可推廣多種經濟種植,如棉花,如桑麻,如甘蔗、甜菜、豆類、花生等。如何養田,如何套種,如何灌溉,如何既不耽誤糧食種植,又能多出效益,豐富作物,盡可使全民皆知……”

漸漸到深處,皇帝都被聽住了。

皇帝高高在上慣了,對於農政他是真的不懂。

向來隻知道,農民種田收糧食,哪裏能想到這其中竟還有這麼多道理?

文明通達,使農民讀書,傳播農政之術。

這何止是另辟蹊徑,這簡直就是開先河之談!

皇帝越聽眼睛越亮,片刻間遙想前景,竟不由得生起豪興頓起,胸臆沸騰之感。

到這時,他才真正是對宋熠刮目相看。

先前種種或可不過是聰明,這一刻卻簡直可見大智慧!

他提出了,從根源上富強國家的一大方法!

宋熠道:“若物阜民豐,則更可禮儀通達,此為相輔相成。又更勝過……”

忽然輕輕咳嗽了幾聲,他躬身拱手道:“皇上還有千秋歲月,當可成千秋之功!學生愧讀聖賢書,又受皇恩,此時妄言,倒有諸多滯澀之處。還求皇上指正!”

著,一揖到底。

偏他身上的傷還在呢,這樣大一動作,立時就牽動了傷口,一下子就扯得他臉上又是冷汗一片。

皇帝竟然生起受寵若驚之感。

大約是宋熠先前的表現太過不卑不亢,此時反差一起,皇帝莫名都感動了。

雖然宋熠其實就是在拍馬屁表忠心,但他這個忠心表得太過流暢自然,太有水平!

被阿諛之徒露骨吹捧,和被宋熠這樣的大才子不著痕跡地吹捧,那感覺能一樣嗎?

更何況宋熠還帶傷在身呢!

皇帝連忙道:“快些起來!”

往左右一看,徐德又已回到了殿中,方指揮使還沒來。皇帝道:“徐德,去叫袁太醫來,為宋郎療傷。”

袁太醫是金鏃科的高手,這時候太子還傷著沒好呢,皇帝居然叫袁太醫來為宋熠療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