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 / 2)

因被這個稱呼雷到,江慧嘉一路上都極少話,至多隻是跟人微笑點頭,倒又博得了一個文靜有禮的名聲。

到了村口界石處,隻見那界石邊上搭著個茅草亭子,三五個人坐在那亭子裏,談著笑著著閑話,瞧來也是等車的。張氏又老遠地就同人招呼:“楊柱嬸子!周春嬸子!林嫂子!都等車呢?”

青山村是雜姓村,不像十裏八鄉的許多村子都是宗族聚居式的村子,村民們大多同宗同姓,與青山村不同。

除了被張氏招呼的三個女人,亭子裏另還坐著兩個男人,兩個男人一中年一少年,也都是尋常莊稼人模樣。宋大郎就與他們打招呼:“趙五叔,錘子兄弟。”

幾人當即寒暄起來。那個楊柱嬸子瞧著最年長,四十來歲模樣,頭上包著塊布巾,打扮得幹淨利落,她問張氏:“你們也去鎮上?”

張氏道:“我們陪著全子他三嬸去縣城呢!”

周春嬸子道:“喲!去縣城?去縣城做啥呢?那老遠的!”

張氏就看了一眼江慧嘉,期期艾艾不好的樣子。江慧嘉笑了笑,道:“我去縣城尋醫,三郎那傷,總要再看看。”

周春嬸子等人就有些要驚呼的樣子,最年輕的那個林嫂子嘴快道:“你們家三郎那傷不是鎮上孫郎中給瞧了麼?是治不……”她忙又咽下“治不好”的話,掩了掩嘴,訕訕笑了。

江慧嘉倒也不生氣,隻道:“都有句話叫‘遍尋名醫’,我們家這條件雖做不到遍尋名醫,但多替三郎找幾個大夫總是要的。不做了最大努力,怎好就下定論?”

她到了這裏,幾人不由紛紛點頭,都讚江慧嘉用心甚好,有情有義,宋熠好福氣。

江慧嘉知道在這鄉下生活,好名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她心裏頭還打著要分家的主意,就更要站到輿論製高點上。她要給宋熠尋醫,倒也不全是假話。雖然在“要不要親自出手醫治宋熠”一事上,她還有所猶豫,但她自己不出手,不代表不能另尋名醫為宋熠治療。

正如她自己所,鎮上的孫郎中不行,不代表縣裏的其他大夫也不行。

醫者數眾多,醫術有高下,江慧嘉絕不會因為自己來自現代,就輕視古代名醫。她不妄自菲薄,也不敢妄自尊大,古時一些名醫在某些方麵的高度,是現代許多醫者多番研究都不能達到的。她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知道更多,看得更遠,又怎好回過頭來去輕視前人?

至於宋熠的傷究竟能不能被治好,就要看她在縣城尋醫的結果了。

江慧嘉心裏是有主意要為宋熠認真尋醫的,治好治不好都看他自己的造化,總之這樣努力過了,江慧嘉自問將再沒有對不住宋熠的地方。

幾人談談,不一會,就聽得車輪軲轆的聲音在遠處響起。片刻後,一前一後兩輛騾子拉的青布圍車就出現在幾人視線中。

眾人等待的跑海車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