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終究又還都化作了塵泥。
最終,宋熠他們俘虜了代王、付子恒,以及最後的那一名代王親衛。
馬蹄踏過南熏門外被鮮血染紅的土地,韓元緊接著下令:“速整隊形,馳援城門洞!”
城門洞處的反軍至此已成一片孤軍,內有劉中率精銳仍在不懈抗敵,外頭又來了這樣一支才剛剛立了功,殺了人,正煞氣滿滿的敵軍。
內外交擊,豈能還有幸理?
當昌平帝終於力排眾議,狠狠駁斥了棄城而逃的“良言”,帶著最後負責守衛禁宮的一批禁軍來到南熏門處時,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
城牆上,一個個反軍俘虜被緊緊捆紮,靖軍兵士們對著他們或默默悲憤,或怒聲斥罵。
而城門洞這邊,殘亂的屍體從門洞裏一直延伸到城門內。
劉中帶著數量已經不多的禁軍殘兵,就站在一地狼藉中,一忽兒哭,一忽兒笑。
此情此景,既殘酷,又怪異。
昌平帝與眾臣看到這樣一幅景象,是真的有些懵了。
為了實現最快速度的“禦駕親征”,皇帝儀仗便著實擺得匆忙。
除了前方還有數百禁軍開道,昌平帝禦輦所處位置,在這支隊伍中可以是非常靠前了。
禦輦有九尺高,昌平帝居高臨下,又位置靠前,當下甚至能很清楚地看到劉中臉上涕淚縱橫的狼狽。
就很不符合他堂堂大將軍的威儀。
不過眼下這個情況,大將軍威儀不威儀的,倒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戰呢?
大戰結束了嗎?
不是城門已經被攻破?可眼下這些人是在做什麼?
昌平帝雙手緊緊握在禦座旁的把臂上,一時連呼吸都有些輕了。他仿佛是猜到了什麼,可近日連番的打擊卻又使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測。
他甚至有些畏怯,以至於他滿心疑問,卻竟然一個字都問不出口。
昌平帝禦輦後眾臣的心情則更加複雜。
同樣是因為來得匆忙,這些臣子們或有心隨駕,或無奈被挾裹,總之最後的結果就是,隻年長位高的幾位老大人在忙亂中撈到了幾輛馬車可坐,餘下眾臣卻是跟著禦駕,腿兒著跑過來的。
跑穿整個汴京城啊,這要在往常,又豈是他們這些文臣能做的事?
可今次,他們卻不但跑穿了整個汴京,還做到了以急行軍的速度跑穿了整個汴京!
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什麼奇跡?
文臣們都不想回顧。
畢竟任誰被皇帝威脅:“哪個敢不跟上,立即斬首伺候!”都不敢不拚命跑不是?
不可,不可,多都是淚。
劉中哭,他們也很想哭。
鄭同銘就是其中最想哭的一個,他今年還不到四十,雖然也是二品高官,可相比起某些胡子都花白了的老大人,他又實在顯得太年輕。以至於他堂堂一部尚書,竟也要腿兒著跑全程。
這何止是丟人?
不,鄭大人風儀不能丟!
滿場驚怔中,鄭同銘最先收拾好心情。他整了整因為奔跑而顯得有些散亂的衣冠,就邁前幾步,朗聲:“這是怎麼了?陛下禦駕親征,爾等還不來拜見?”
“……”
劉中停了哭笑,轉頭看過來。
其餘眾人,城牆上下,也都一齊轉頭。
得得馬蹄聲響起,城門洞處,更有幾名騎士控馬而來。
“籲——”
馬兒們來得快,停在禦駕儀仗前的動作更是利索。
韓元一擺手,眾馬立止。
宋熠、韓元、程勳等人便翻身下馬,肅然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