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浮陸,華興城南部邊界外的無名荒嶺上。
“哼……”
在靜默的佇立了良久之後,項回嘴角微牽的發出一聲低笑,而後側目看向蹲坐在自己肩頭上的鬼目火犬,微笑著說道:“走吧,這裏不是我們的終點……”
唔嗚……
聽聞項回所言,那怔然出神的鬼目火犬頓時目中一動,繼而在微點其頭的發出一聲低弱的嗚咽聲後,便自行的化成一道黑光,鑽入了項回腕上的乾坤鐲內。
見狀,項回會心而笑的揚了揚嘴角,而後舉目仰望著遠方的穹頂,語意不清的低喃道:“沒有什麼是值得特別留戀的,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中,會有更多、更好的風景……”
語畢之後,項回微微咧嘴一笑,繼而神色淡然的轉過目光,在深深的遠眺了一眼項陸所在的方向後,便豁然的飛轉過身,朝著古華浮陸的東南方飛去……
……
起初之時,項回沒有采取急速飛馳的方式,而是選擇了不緊不慢的勻速飛行,因為對於此時的項回而言,那曾經讓其倍顯時間緊迫的路程,已經不再遙不可及,所以項回,也不急於趕路了。
但隨著時間的流轉,項回的速度卻是越來越快,以至於事至最終,其速度已然可以同滑落天際的流星比肩,往往千百丈的距離,都被其轉眼掠過……
這種與時共進的加速舉動,不是項回有意主導的,而是其身體,在自身潛意識的主導下,所作出的無意識的行為……
意識,即思想,也是心念。
念由心起、意由心動,當人的心念變遷轉換之時,人的軀體,也會順應心念的變動,而作出一些相應的、無意識的反應或舉動。
而此時的項回,就是如此。
置身於這花天錦地、盛況喧天的天地之間,身處於那笙歌鼎沸、歡聲雷動的聲動之外,在這鮮明而又強烈的對比之下,項回已不可自控的觸景生情,生出了諸多複雜的感懷……
而隨著時間的溫養,這種徹人心扉感懷,也開始在項回的心神中進一步的發酵,轉變成了一種酸楚與苦澀並存的孤涼,以至於讓項回,在倍感煢煢孑立之下,產生出了一種欲要逃離這種氛圍的心理……
但天域雖大,可在此時此刻而言,又有何處能安藏……
而在絕大數人安享歡聚之福、狂歡徹夜不休之時,在某處遙遠的地方上,又有多少人,被囚禁於各自的心緒之中,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或許,在人生的道路上,是無法避免掉孤獨的……
也或許,隻有徹底的戰勝孤獨,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罷……
……
北月浮陸,卯雲山。
卯雲山,若獨看此名,也不過是一個山名而已,但這卯雲山,卻並非隻是一座山,而是一座縱橫交錯、連綿將近八百裏的山脈群。
此山東起北月浮陸南部的正中心、西落北月浮陸的西南角,其東部的山頭,距離北月浮陸的南部邊陸,隻有大致兩百裏左右的距離。
而此山之所以得名卯雲,是因在每日的日光天明之時,此山內因地熱而蒸騰出的霧氣,會凝聚成一層厚重的雲幕,將整個卯雲山脈籠罩在內。
彼時,紅日新出、霞光萬丈,雲幕也將被渲染為彩霞,其內之景自是妙不可言,而這卯雲山脈,也因此成為了不少修士中的文人雅士的閑遊之地。
至於為何隻算修士來此,則是因為這卯雲山脈內,棲息了太多的凶殘魔獸……
卯雲山脈東部,一處高近三百丈、橫占近千丈之地的斷崖下。
在這方苔蘚遍生、裂隙龐雜的斷崖底部,有一處高約一丈、寬近兩丈的拱形洞口,而看這洞門邊沿上那平滑光亮的石壁,以及洞門下嶄新的地麵跡象,顯然是一座剛剛被人開辟出來不久的洞府。
洞府內。
洞府的空間頗為寬敞,但其內卻並無多少事物,也無火堆焚燃過後的跡象,唯見那張與洞府內壁的根底連接成一體的石床,而此時,在這張平滑如鏡、寬大非常的石床上,正有一名老者盤坐在上!
這老者,正是柴穀道人!
此時,柴穀道人雙目緊閉,但見其人的雙手,分別的並握成喇叭狀,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相抵互墊,雙手拇指斜上相對而接、掐成寶頂印的置於腹前。
而此時,在柴穀道人棱角鋒銳的麵龐的膚表內,正有一道猶若水墨的黑氣流轉翻騰!
初始之時,這道黑氣還倍顯濃鬱,但在不多久後,其體卻在驟然一虛後,瞬時的淡化了三分,而與此同時,其流轉翻騰的速度,也驟然的減緩了大半。